冬季被称为心梗患者的“魔鬼期”,相比其他季节心梗的发病率更高。今年冬天,多位媒体人、演员因心梗去世的不幸消息,又一次为大众敲响了心血管疾病的警钟。面对危险系数高、夺命速度快的心梗我们该如何防治?
首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先来和小编认识一下这个“致命恶魔”吧!
心梗又称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堵塞引起的心肌坏死,简单理解就是心血管堵死了,血管供血的区域没有血供给了,心脏就会罢工。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紧,出汗,乏力,胸前不适,胃部难受,甚至还会引起颈部,下颌以及肩部的不适。
警惕心梗的“魔鬼月”
从时间来看,每年12月和1月是“心梗高发月”,冬季心梗高发,主要和以下三个原因相关。
血管收缩
冬季气温降低,人体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担会加重。突然的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骤然收缩,出现急性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绞痛、心梗。
生活方式改变
冬天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莫过于“躺吃”了,尤其很多人喜欢吃一些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御寒。这种光吃不动的不良习惯导致了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的发生。
适应能力减弱
冬季,人们的适应能力普遍减弱,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得不到有效治疗的话,会加重心脏负担,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梗。
心梗更“青睐”这些人
过去,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现在,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以下人群也要特别注意。
1. 三高人群:运动少,暴饮暴食导致的三高、肥胖症,这些疾病是心梗的加速器。
2. 吸烟人群:吸烟会使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血管闭塞、心梗。
3. 经常加班人群:无规律、过劳工作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痉挛,从而诱发心梗。
4. 压力过大人群: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时候,脑血管收缩心跳加快,从而导致心梗。
做好三件事,预防心梗
心梗一旦发生就十万火急,许多人连进医院门的机会都没有,因此,识别心梗的高危症状、防患于未然非常关键。
1警惕胸痛等症状
一般50%~80%的患者在急性心梗发生前1~2天或更久前便会出现预警征兆,胸痛是其中的重要表现,如果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要严加留意,及时就医。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预防心梗最科学、经济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少吃油腻高脂的食物,戒烟限酒,适度运动,虽然这些方式老生常谈,但能坚持做到的人真不多。
3控制三高
高血压、高血压脂、高血糖是诱发急性心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处于正常水平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相当重要。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压、血脂和血糖。
做好预防工作重要,但疾病来临时有足够的保障也很关键。平安i康保·重疾,责任覆盖130种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冠心病、严重原发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总保障金额最高可达110万,确诊后一次性给付保险金,先赔钱再治病,确诊轻症后,仍可继续保障重大疾病,最大程度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