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现在最新社保退休年龄规定:
1,女:单位参保的工人50岁;管理人员55岁。个人参保的一律55岁。
2,男:一律60岁。不分工人,管理人员,单位参保,个人参保。
3,特殊工种: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区和常年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冷库、生产车间等低温场所工作的工人,可以提前退休(女工人45岁,男工人55岁)。
4,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简称病退,女45岁,男50岁)。
5,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也有个别地方规定女性50周岁退休)。
6,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退休:男、女都是60周岁。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争事实,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最新社保退休年龄均为65岁。不少专家也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
李军也建议适时提高退休年龄。他表示,这一目的并不是在于促进增长,而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但他指出,退休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决策方面需要慎重。
相关新闻:渐进式延迟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群体开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专家表示,最新社保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胡晓义说,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参考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根据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和理解,‘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包含着多层含义。”胡晓义说,“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应选高学历者,重体力劳动者本来就是从业较为艰难的人群,不仅就业范围窄,工资收入亦有限,在延迟退休后除了其身体要再度遭受摧残外,其自身的退休金并不会因此而有显著的增长。而高学历者往往从事脑力劳动,延迟退休对其身体健康并无太多损害。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体制之外的劳动者,其工资收入和就业范围也比重体力劳动者优越。因此,延迟这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劳动者自身,都具有益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