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资“扶老”,企业创新产品,皆令人称许。但相关管理部门在招标时,是否自己测算过费率,避免了当“冤大头”的风险?保险公司在销售时,是否把条款明白告知了投保人?这些问号解不开,老百姓心里不踏实。据12月16日,北京市开始销售“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不到两天就卖出近7000份。意外险新产品热到这个程度,在我国保险市场前所未有。恐怕,连产品开发商也要“意外”了。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热卖,自有道理。由于风险高,各保险公司对于老年人向来“绕着走”。加之年均15元的保费,与动辄几百、几千元的其他人身险产品相比,实在太便宜、太具有吸引力了!通往空白地的市场“桥梁”搭起来,难以负担的价格“门槛”削下去,出现井喷式销售,符合市场逻辑。不过,15元保费听着便宜,可细看看,“限定条件”还真不少。比如,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发生意外赔,步行、乘私家车就不赔;
在政府支持的体育场地发生意外赔,在自家社区广场锻炼时发生意外就不赔……对那些喜欢“宅”在家里、或者“闲散大仙”般几个老伙伴凑在一起自得其乐的老人,这款保险很可能“不保险”。据了解,北京市的“老年人意外险”不是纯商业经营。保险公司称,在微利经营的前提下,每份保险保费是17元。即每卖出一份保险,财政补贴2元。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之所以该保险对责任范围做了种种限定,一是考虑老年人个体、财政补助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为了凸显政府社会管理的导向。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