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了将从8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 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规范》强调,在募捐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 根据新规,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募捐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 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
募捐骗局频现 2016年9月1日《中国慈善法》正式颁布,据央广网7月31日报道,在修订时曾重点讨论网络求助真实性和性质界定的问题,最终认定个人为解决自己或家庭困难发布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个人负责,不属于慈善法调整范围。 近年来,一些网络求助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去年11月30日,“罗一笑事件”刷爆了朋友圈。深圳作家罗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为5岁患白血病的女儿募集治疗款。文章经传播后募集到250多万元,随后事件几经反转,罗尔被指隐藏房产和公司,最后罗尔将募集款项全部原路返还。该事件引发了网友对于求助者信息真实性质疑。
人民日报官微把网络筹钱看病列为当今朋友圈八大骗局之一 我们看一个刷遍朋友圈关于网络众筹的段子:就是当别人年轻的时候,有钱的时候到处去吃喝玩乐,各种嗨皮,各种晒....当意外降临,生了病了,没钱治疗了,然后就通过网络众筹搞募捐,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别人用自己的钱好吃好玩好乐,一旦出了意外,生了病了却要别人替他买单.....谁的钱不是血汗钱,你自己的事为何要别人给你买单。 我们似乎看多了、听腻了需要帮助的故事,所以偶尔我们就麻木了,其实不然,我们心存善意,却被肆意消费,所以,心寒了,害怕相信,以至于不再愿意献出我们的善意,请不要再肆意消费我们的善意了好吗,莫让众筹变众仇。 当然,网络募捐背后还有另外沉重的一面,那就是中国人的保障不足,买保险的人太少。保险网以前就总结过很多人遭遇疾病的四大步,值得警醒。
商业保险普及率低 中国是一个商业保险普及率非常低的国家,目前仍有很多家庭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一旦风险或疾病来袭,普通家庭的生活将难以为继,商业保险的缺失是大多家庭资产配置中最为欠缺的一环。 调查显示,40.74%受调查居民已购买商业保险,其中,即参加社保又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34.16%,无社保仅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6.58%。据资料称,商业保险在美国的投保率为420%,即平均每人有5份保单,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商业保险的普及率极低。
远离贫困从一份保单开始 保险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你有钱的时候不想着去帮助别人,出了事又凭什么让大家去帮助你呢?我们有这个义务吗?央视播出的最新“保险扶贫公益宣传片”,在“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行业形象宣传主题的引领下,“远离贫困,从一份保障开始”彰显国家的保险情怀。 保险在孩子眼里,你是他们的守护神;保险在一个家庭里,你是家庭的顶梁柱!保险在父母的生活里,你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证。可面对日益高发的疾病和不断高涨的治疗费用。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险规划,你能撑多久? 如果我们每个月每月存500-1000元到保险公司,就能把大病风险转嫁出去的。当不幸风险降临,保险公司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拿出30万50万甚至100万的救命钱,让任何一场大病重病都有被医治的可能!免于因钱所困,让家人在金钱和生命之间做选择。 保险费第一年的是挤出来的,第二年的是省出来的,第三年的是攒出来的,第四年的已经习惯往里存钱....后来会发现:没买保险的,钱也不知道干啥了!买了保险的,也没耽误家里干啥,但最终却积累了一笔财富;更保障了生活中的风险。 保险就是用小钱换大钱,用零钱换取高保障,每年几千元的保费对任何家庭都不是太困难的事,也不会影响家庭生活,放到保险公司后如果没有变故,那自然是好事,钱也不会少一分。一旦遭遇病死残医的重大变故时,即刻可以发挥周转金、急难救助金等活钱的功能。 记住吧!我们什么都可以拒绝,唯独风险拒绝不了,我们什么都可以省,唯独自己和整个家庭的救命钱不能省。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