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保优赔
保优赔 保优赔理赔 明化保险 深圳明化 全国理赔热线
保优赔保险理赔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中民网教你怎么给全家人搭配保险

loadingloading
[提要]一、家庭保险的投保预算——有多少钱花?保险的主要目的是规避风险,那么在保费的支出上多少合适呢?家庭支出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保险购买上面,有时候过高的保险支出

  一、家庭保险的投保预算——有多少钱花?

  保险的主要目的是规避风险,那么在保费的支出上多少合适呢?家庭支出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保险购买上面,有时候过高的保险支出反而会对家庭生活有负面影响。

  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在保险资产的分配比例方面,建议的比例是20%,即如果家庭资产20万,保险的预算年保费支出4万则比较合理。

  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专家建议保险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比为家庭年收入的10%-20%之间。比如家庭年收入为20万,则相应的保险支出为2-4万;如果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也可以相应调整保险支出的额度,为家庭发展提供适应的保障。

  二、家庭保险的产品种类——买什么产品?

  保险支出应该是一项长期规划,产品选择需要因事而异。根据预算,家庭成员投保顺序有先后,选择产品组合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先保大人后保小孩和老人。家庭顶梁柱应该作为首要的参保人,他们出现意外或者不侧影响的将是整个家庭未来的发展。而小孩的保险应按需购买,门诊住院医疗保障是重点。老人的保险更应该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包含骨折意外等保障的意外产品。

  三、家庭保险的产品配置——如何合理搭配?

  1、意外险优先配置,家庭支柱高保额,老人小孩侧重医疗。

  首先,中青年人一般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建议保额在30万以上。若有必要,应当配置交通意外保险保障日常通勤出差的风险。

  其次,儿童好奇心重,生活中常见意外伤害。加上抵抗力不足,难免伤风感冒,建议至少要配置1万左右的医疗费。

  最后,老人因身体机能退化,意外高发,身故伤残保额建议在5-10万起,同时要配置5000以上的医疗费,尤其要注意是否可赔付骨折等常见风险。

  另外,从产品的性价比、保单管理方面考虑,可购买以家庭为单位的产品,一张保单保障整个家庭,共享保额的方式可以降低人均保费,同时对应的保障额度也可以较高。

  2、其次考虑重疾险,家庭成员相应区分,避免高支出低保障。

  常见高发重疾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家庭成员罹患重疾,意味着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的治疗和看护,巨额的医疗开支,还有没完没了的营养费和护理费……重疾险则可以倒帮助家庭较好的应对这一风险。建议选择保障型的重疾险产品,能够更有针对性保障家庭生活质量,同时性价比也更高。

  具体来说,家庭顶梁柱作为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使发生短暂性丧失收入能力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因此应优先配置,保额至少保证30万。

  其次,父母因为年龄较大,保费较高,可以考虑比如恶性肿瘤等老年高发重疾保障,建议配置10万左右的保额。

  最后,少儿的重疾发病率较低,资金前提下可以适当的配置,建议针对性保障少儿高发重疾,比如白血病等,保额在20万左右。

  3、保险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家庭支柱建议定制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与重疾险有不同,以被保人死亡或全残为给付条件获得保险金。受益人为家庭成员。在具体配置上,定期寿险产品的定价以生命周期表为基础,即年纪越大保费越高,且35岁以后增长的幅度非常快。家庭支柱可尽早购买,建议保额为20万以上。老人由于年纪较大,保费会相应较高,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小孩则不建议投保。

  保险归根结底是规避风险的手段,没有最好的保险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保险产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按需投保才是上佳选择。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还有其他保险和理赔问题?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loading
  • 看不懂保险条款
  • 不清楚如何挑选保险产品
  • 如何快速申请理赔
  • 被拒赔、被少赔怎么办
  • 其他
请选择预约的问题类型
请输入2-6位中文字符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loading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

loadingloading

预约成功!

理赔顾问将在预约成功后30分钟内与您联系,请您注意接听来电,谢谢!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

更多>>
在线咨询

全国理赔热线

(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

电话咨询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