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见报后,引起各方关注。凤凰网、人民网等10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上海、襄樊、荆州、台州等一些外地市民也纷纷与本报记者联系,讲诉银保产品购买中的误导遭遇。
昨日,记者发现,本地大楚网也据此号召众网友晒一晒自己被误导经历,网友响应者众多。 一位女网友发帖称,2002年,她帮母亲去存钱。银行员工游说她说,存款利率低,划不来,不如存分红型的,她糊里糊涂地存了分红型保险。2007年,她去银行取到期的存款,有人告诉他,这是保险金,要去保险公司拿。这时,她才明白自己存的其实是一份保险。不过,幸运的是她没有损失什么。
另一位网友则没有这么运气他买了3万元的投连险,和刘芳女士一样,他也是被高收益的宣传诱惑,如今3万元只剩几千元了。最惨痛的是一位湖北网友,他去银行还贷,被银行职工说动了心,买了200万元的投连险,现在损失了70万。
对于如何防止被误导,一些网友建议,多学习理财知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更多网友认为,作为普通市民,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理财知识是不现实的。在倡导市民增加防范意识的同时,作为误导销售的源头,银行更应该把防止销售误导作为基本行业道德。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