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中要害
切勿乱提“保险金额”
许多保险推销员,在准客户未做体检之前,甚至尚未对准客户做深入调查之前,就急着向对方谈到了投保金额。
下面是个实例。
“我想您投1万元比较妥当。”
这时候,准客户对保险根本一知半解,就被1万元的大数目吓呆了。”
“什么,1万元啊!这得付多少保费呢?”
“差不多要付这个数目。”
“哎呀,这么多我付不起呀!”
“不这么多保障不够呀!”
“我也知道钱愈多保障愈高,可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我看这样好了,先投保8000元怎么样,等手头富裕时再增加保险。”
“不行啦!我只能投保1000元。”
这么一来,推销员紧张了。
“什么?1000元,那绝对不够的。”
“喂,你搞清楚,是你付钱还是我付钱呢?”
如此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其结果通常是草草收场。
客气一点的准客户会说:“我认为保费太高了,还得考虑考虑。”
不客气的准客户干脆一口回绝:“我负担不起,过一段时间再说!”
一个很好的开始,为什么会弄成这么糟糕的结果呢?问题在有些保险推销员只想到自己的业绩,而没考虑到准客户的需要。事实上,又不是在拍卖物品,怎么能够与准客户讨价还价呢!
准客户毕竟是准客户,一下子叫他拿出这么多钱,他能不心疼吗?
所以,每当准客户问:“投保金额要多少呢?我每个月支付多少钱啊?”
推销员立刻把话题支开。
“有关投保金额的问题以后再说。因为您是否投保,要到体检后才能确定,所以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赶快去体检。”
一般来说,由于推销员言之有理,准客户便不再继续追问。
愚蠢的争论
由于意见互异而跟对方闹对立,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如果双方为意见而相争,对立更加尖锐化。假设,你在这一场争论中获胜,那只是表面的胜利,因为,你无法赢得对方的友情。
争论没有用
有一名叫帕金森的所得税顾问,为一笔9000美元的款子,同一位政府收税官争辩了1个多小时,帕金森说这9000美元实际上是一笔得不到的倒帐,不应该上税,可那税务官却反驳道:“倒帐?活见鬼!一定要完税。”
帕金森跟对方摆事实讲道理,可这一切白搭,帕金森越争辩,对方越坚持己见。最后,帕金森决定不争了,他改变了话题。
帕金森问道:“我看这件事同您要作出的其他重要决定相比简直是芝麻大点的小事。我研究过税收,可那只是书本上的学问,您的学问可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我有时候真想找一份像您这样的差事,这样会使我受益匪浅的。
这么一来,那位税收官同他大谈起他的工作,他讲了许多由他查出的手段高明的欺诈案,他的态度变得友好起来,临走时他说:“你的问题我再进一步考虑考虑,过几天给你答复。”
三天后,他果真打电话到帕金森的办公室,说他已经决定按帕金森最初填报的那份所得税申报表收税。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都说明争辩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在推销当中更是屡见不鲜。许多推销员对于客户的拒绝,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可是”
“不过”,这就导致了与客户之间不必要的争论。
客户:“我不需要。”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