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在公积金政策、医疗保险政策调整之后,再次对生育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但不同于公积金“只能贷款一次”的节流做法,也不同于医保“个人缴费额度上调”的开源做法,此次生育保险津贴调整有“转移支付”的意味—今后,包括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和晚婚晚育奖励15天产假的生育津贴、男配偶10天看护假期工资和一次性营养补助以及到一、二级医院分娩补助等,将不再由生育保险基金负责发放,而由夫妻双方用人单位来负责。
毫无意外,此次生育津贴调整再次引发坊间热议,幸好这一调整尚处于征集社会意见阶段,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完善调整方案应该大有裨益。作为一项社会基础保障制度,生育保险受众广泛、影响面大,在定案之前确需多听听意见,并从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广州市现行做法是否有调整必要?就现状而言,无论是参保人数还是保障水平,广州在全国都居于前列,其待遇标准比省直参保单位和中央驻穗单位都要高出一筹。这也是长期以来广州的一项城市优势,但与公积金、医疗保险一样,广州市的生育保险基金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缺口。特别是随着大量外来工参保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生育保险支付的高峰即将到来,广州市人社局预计“未来3-5年生育保险基金每年将增支近4亿元”。
?为了保持基金的可持续性运转,现有的生育保险政策确实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关口。
问题是怎么调整?目前的方案对于参保职工来说,现实影响并不大,因为待遇水平没有直接减少,只不过是那几项奖励性待遇的发放主体变了,从比较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变为与个人职业命运紧密关联的单位。对于生育保险基金以及管理部门来说,通过责任转移可以减少基金支出,预计“调整后生育保险基金每年少付4亿多元,足以保障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这样调整影响最大的是用人单位,接过去的不仅是“责任”,更要付出“真金
购买保险可直接登录保险在线商城(www.cpic.com.cn)哦!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