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这么火,买保险是不需要代理人了吗?
选择购买渠道时,什么是关键因素?
买保险谁说了算?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疫情后广东省保险消费调研报告》,看看广东的朋友们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总的来说:
《报告》显示,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和需求。65.38%受访者愿意加大保险投入,提升个人和家庭保障;还有16%的受访者则表示后悔以前不重视保险,没买或买得太少。
保险需求直观反映在保额和保费投入中。38.95%受访者希望保额增加10%;35%的受访者希望保额增加10-50%。
消费者具体愿意多交多少保费呢?
24%调研对象每年愿意多交1000-5000元保费,占比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导致许多消费者担心收入变化,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投保行为,过半受访者表示,如收入降低,会考虑同步减少保险支出。
从险种来看,健康险在本轮疫情后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消费者对重疾险、医疗险的需求显著提升。
保险增值服务方面,绿色通道、医疗问诊最受重视,分别占比84.07%、80.63%;高科技治疗手段受到追捧,54.61%受访者选择特殊治疗,如质子重离子等治疗技术。这表明医疗科技在保险服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海外就医服务的受重视程度占比较低,为35.68%。线下访谈显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医疗系统表现优异,使不少投保人对中国医疗水平的信心有所增加。
近年来,线上保险服务快速发展。《报告》显示,保费越低,消费者越愿意采用线上渠道。近三分之一的调研对象仅能接受500元以内线上投保,选择500-1000元的调研对象占比为24%,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五成。
《报告》还显示,41.19%受访者表示,保费超过3000元时,必须通过代理人提供一对一服务才会投保。
看来大多数人价格敏感性较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报告还显示,在已购险人群中,95%通过代理人渠道购买,选择支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的仅占6%。
不同于过去消费者对代理人的不认可甚至“反感”,不少消费者表示,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与代理人一对一沟通最为高效。多数受访者表示,获取保险信息时会优先询问保险专业人士,然后才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尤其是在售后服务环节,与代理人沟通仍是消费者与保险公司重要的互动方式。
在家庭中投保对象中,优先级顺序为本人>父母>配偶>子女。其中,82%的调研对象选择优先为父母投保,而优先为配偶投保的近75%。
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保险?
防止因病返贫是首要原因。
家庭保险的配置往往由女性负责,女性受访者的忧患意识、家庭意识更强,也更愿意比较、了解不同险种和产品的性价比和特色,在投保过程中的话语权更高。
她们在考虑家庭成员保险的配置时,觉得为所有成员分别购置不同的保险压力较大,希望市场上有更多以家庭为主体的保险产品可供购买。
最后,需要代理人朋友注意的是,婚育与否,是保险购置意向的分水岭,已婚有子女的家庭通常风险意识更强。在代理人拓客时,新婚及有生育计划的家庭值得关注哦。
本文图片来自《疫情后广东省保险消费调研报告》,由南方日报、南方城市智库、广东省保险协会、中国平安联合发布。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