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购买份保险,购买时会根据每个人的财务收支、财产结构、身体状况、家庭责任、家庭结构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才选择保险。但是很多保险消费者出险后发现自身情况超出理赔范围,从而与保险营销人员或保险公司发生争执。
事实上,不少保险纠纷源于消费者对于购买的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以及相关事项不了解,以为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对此,有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和后续缴费及申请理赔时应注重细节,了解自身权益和保障范围,从而有效减少保险纠纷的发生。
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前需要了解保险责任,确认保险赔偿范围。赔偿范围一般会在“保险责任”中列明,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尤其不容忽视。比如为防止带病投保,健康保险均设置有观察期,观察期内出险不能理赔。一般而言,普通疾病住院的观察期是30天,重疾观察期为90天或180天。投保人应当注意此类细小而又比较关键的约定条款。
申请保险金也存在一些程序上的规定,消费者要明确发生保险事故后如何获得理赔,注意条款中是否有规定期限等信息。如果因为超过申请时间而影响自身利益,往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而事先稍加确认就能有效避免在申请环节发生问题。此外,消费者需要注意合同中对于医院的定义,是否指明了门诊和住院定点医院或者对医院资质有所规定等。
投保人需按时缴纳保费。如果没能及时足额地支付保费,保险合同就会失效。如果保险合同约定了分期付费,则投保人在合同成立时应支付首期保费,并按期支付其余各期保费。如果不按时缴费,虽然在60天宽限期内发生事故保险仍然有效,但超过宽限期保险合同将自动失效。
签名环节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投保单等需要签名的材料均需本人亲笔签名,不能为了便利或出于侥幸心理由他人代签,保险营销人员以及保险消费者都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投保程序。人寿保险一般具有10天左右的犹豫期,一旦在此期间发现保险合同的描述和保险营销人员的描述不符,消费者就可以变更、换保或退保。犹豫期内退保,保费全额退还。值得注意的是,该犹豫期是指从收到正式的保险合同并签收回执的第二天开始计算,而不是从保险合同生效日开始。知道这一点,消费者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
保险合同条款看似繁琐,实际上只要遵循常理、关注细节,在消费过程中合理沟通,就能有效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对此,现实生活中投保人应该定期对保单进行盘点,对于缴费账户的资金状况以及保单所涉及到的诸如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等进行及时检查。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