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报道,如果你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那么有没有遇到生病了却过被告知免责的尴尬?如果你去银行存款,有没有过最终拿到一张保单的回忆?生活中被保险销售人员忽悠了的事情在身边多有发生,保监会今天把各家保险机构、行业协会、各地保监局召集在一起,发布相关通知,正式开始了今年治理“销售误导”的各项工作。那些习惯了在卖保险的时候“到处忽悠”的销售员们今年将面临哪些禁令? "存单变保单"、"高回报变不赚钱"保险案例不断出现 在山东济南,经济并不宽裕的黄女士这几个月很烦心。三年前,她在保险销售员的几番拜访说服之下,为男友买了一份长期寿险,签单时销售员告诉她,如果出现大病,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不过当他的男友真的突发心肌梗塞的时候,理赔员的说法却不一样了: 黄女士:让我把病历都给他看,病的范围合同上面有三个条件,我对象就是符合一个半条件,最后一个半条件达不到他们不给理赔。但当初他没跟我这样说。 要说合同条款上都有,只能怪黄女士自己不小心。但黄女士觉得,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黄女士:当初他没给我讲,我没文化,我不懂,他让我买的时候就光说都是重大疾病,里边他不给我细说。 在国内保险领域里,这并不是新出现的销售误导行为了。
近年来,"存单变保单"、"高回报变不赚钱"的保险案例不断在媒体上出现。记者甚至有听闻,某位保险公司一把手的岳母去银行存钱,却拿回来一张自己公司的保单。面对各种各样的寿险销售误导,以及整个行业形象的每况愈下,保监会今天发布,要求保险公司从自身开始,杜绝营销员的销售误导。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袁序成:一是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不得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进行片面比较或承诺,夸大收益;二是不得混淆保险产品概念,要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产品严格区分开来,不得将保险产品混同为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销售,杜绝存单变保单的行为;三是不得隐瞒合同重要内容,要向客户说明保险责任及责任免除。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