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
①市场法制建设工作滞后
一是法律法规总量偏少,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1995年《保险法》出台时,预计配套实施的细则和条例有20余个,涉及中介管理、费率、投资、再保险等多个方面。由于监管组织体系变化等因素,现在只有很少几个法规出台,对市场法制化非常不利。
二是各种法规、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系不顺,影响了商业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突出的表现是:商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的一些政策法规严重冲突,各部门在理解上彼此不同,实施时政出多门,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三是就商业保险法来讲,实施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理论体系。
②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市场管理的效果首先,从国家监管机构看,目前保监会派出机构尚未健全,对各地的监管委托当地人民银行进行。但由于人行于1998年就已完成体制改革,省以下基层人行的人员已基本到位,这样一来,所谓的代管实际上已成为“代而不管”,造成监管真空。
其次,从行业自律组织来看,目前真正能够积极发挥自律协调作用、在同业间有权威地位的较少,不能适应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由于绝大多数组织的理事会均由公司负责人组成,理事长由各家公司轮流担任,职员由各公司选派人员作为内部职员,使得具体工作时既容易推委扯皮,又容易出现本位主义倾向,进而影响其职能的发挥。
第三,社会监督部门职能的不明确,给市场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工商管理部门具体管理保险公司的实务操作;有的物价部门检查保险费率;有的社会保险管理部门越权管理商业保险;诸如此类,对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