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家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保险护送。然而,由于许多公民对保险知之甚少,或者生活已经改变,再加上某些代理人的愚弄,他们常常持有他们不需要或不适合的保单。如果有鸡肋骨保险政策,该怎么处理呢?
案例1:王先生的年收入约为12万元,这是他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他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虽然夫妻双方都有基本的社会保险,但他们还是买了很多商业保险。他家每年花30000元买商业人寿保险,包括女儿的教育和意外保险,妻子的养老保险和全民人寿保险。其中大部分是人权保险单,但王先生本人没有相应的商业保险。
每年投保30000元,占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但王先生作为家庭收入的支柱,缺乏必要的保险,也就是说,应该投保的人没有投保。因为对于这个三口之家而言,最大的风险是王先生发生意外或不幸,家庭支柱轰然倒下,导致家庭收入锐减,家人的生活质量就可能骤然下降,女儿的教育金也失去了最主要的来源。王先生一家应在遵循“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的原则基础上,要先给家庭责任最重的成员上好急需的保险,其次有余力了再考虑其他的险种。
王先生的家庭应为王先生安排相应的重大疾病和意外险。和理财目标需要安排轻重缓急一样,购买保险也有一个总原则:优先购买最急需的产品,先近后远,先急后缓。
案例2:保单也要应时而变市民张小姐于6年前在一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一款缴费20年、保额20万元的定期寿险。初买保险时,张小姐刚刚工作,收入有限,选择的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额低。现在,工作步入上升通道,有了一个3岁的女儿,虽然收入明显提高,但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重了很多。张小姐意识到保障型保险的重要,觉得现在的保单保障力度不够,但是退保后重新投保,又觉得得不偿失,那又该如何处理现在的“鸡肋保单”呢?
像张小姐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购买了保单后,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发现原来的保单已经不适合自己了。保险专家表示,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种叫做保单“可转换权益”的条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投保人可根据合同条款将现有的保险合同转换为其他更需要的保险合同。比如张小姐就可以利用自己保单中“可转换权益”的条款,将20年期的定期寿险转换成缴费20年期,保额40万元的终身型定期寿险。
买保险一定要做需求分析,因为毕竟买保险是实现没有恐惧、永远安心的财务目标,因此只有保障方案真正能够足额转移和化解我们生活当中面对的重大甚至是极端的风险,我们所购买的才不会是鸡肋保单。如若购买了鸡肋保单,不妨将自己不需要的保单转换成另一张自己需要的保单,既不会损失退保费用,也完善了自己的保障安排。不过保险公司对保单转换有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一、并不是所有的险种都可以进行转换,必须视当时保险公司开放转换的险种而定,随着产品的替换,保险公司一般会定期更新可转换的险种。
二、转换都有相关限制,比如投保满两年并且还在缴费期内的保单才可以转换;而保单效力中止或者已经变更为减额交清保险的,则不能进行转换。客户需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转换,不要因为超过规定的时间而丧失该项附加功能。
三、如果从一般寿险转换为重疾险等健康保险,可能需要进行体检。
四、特殊险种如定期险转换需要重新计算年龄。
五、根据转换保险的类型,保险人可以要求客户弥补或退还因客户转换而产生的差额。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