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平安已走过二十年,前一个十年,平安人寿处于发展阶段,走的是模仿之路;第二个十年,平安走的是移植之路,将国内外优秀的销售模式移植到公司内部;下一个十年,平安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走向“创造之路”。
再临一年收官
2015年12月,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在海南作了平安人寿2015年终工作会议报告,其主题落点置于“从‘平安制造’到‘平安创造’”。
日前,笔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报告详情。值得注意的是,丁当在报告中,首度提出了“五年内再造一个平安人寿”的构想:
截至2020年底,平安人寿总资产要冲刺3万亿元,NBEV(内含价值)900亿元,专职代理人120万,座席队伍6万人,客户数逾1亿……多项指标均直指行业寿险机构的“头把交椅”。
而事实上,平安人寿“觊觎”寿险头把交椅的想法早已表露无遗,从七年前时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源祥启动“超人计划”,到去年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在系统会议上明确提出“五年内要成为中国最大、最好寿险公司”的战略规划,无不昭示着其野心。
“2016年,是五年规划实施的首年,规划落地将极大加快业务从传统模式向O2O客户经营模式的转变。对各级管理单位来说,一要转变经营模式,从过去管控激励模式,向O2O客户经营及创新引领模式转向;二是调整管理重心,对既有经营动作全面评估,革除无效、负面效用的工作内容,优化资源投入,以利于新经验模式的发展。”丁当在2015年终总结会上的言语掷地有声。
平安人寿“体检表”
已然是“庞然大物”的平安人寿,其扩张速度却丝毫未有放缓的迹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实现规模保费2341.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个人寿险业务规模保费高达2108亿元,同比增速为18.4%。
而笔者获得的年终工作会议报告显示,从人力规模来看,2015年平安人寿人力规模将超87万,较2014年的63.6万名员工净增24万,人均件数从1.03件提升至1.13件。
令人惊讶的是,平安人寿2015年人力规模增幅高达38%,远高于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2014年公开表示的“10%以上的平稳增长”,其中缘由,一是出于业务发展需要,二或可视作平安与国寿“扳手腕”的第一场:
国寿总裁林岱仁今年年初曾公开表示,“代理人数量10年未变,是国寿连续4年在3000亿元收入徘徊的关键所在”。而林为国寿2015年厘定的目标系“代理人队伍迅速扩张,争取年内超过80万人”,尔后仅半年内国寿保险营销员数量猛增27.7%至95万人。
得益于营销队伍的迅速扩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平安人寿个险FYP(首年度保费)达成663亿元,增速同比54.6%;个险NEBV(内含价值)达成349亿元,同比增速达49.3%;两者同比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截至11月末,寿险排名前七家机构的平均个险新单增速约为45.8%,平安、国寿、太保的个险新单FYP增速分别为54.6%、46.3%、61.6%,新华、泰康分别以44.7%、39.3%的增速分列其后。
纵观同期寿险排名前七家公司个险新单市场份额,平安人寿个险新单市场份额已达31.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国寿个险新单市场份额则微降0.2个百分点至26.9%,太保人寿则一扫去年颓势、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15.2%。
截至12月8日,平安人寿二级机构的FYP、NBEV、人力增长三大指标考核,达成率已悉数逾10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年初起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期交一直呈现同比负增长,但却于9月起逆转式增长,使银保期交年增速由负转正,三年以来首度实现期交、NBEV年度计划“双线达成”。
数据显示,2015年平安人寿银保期交、NBEV达成率分别为100%、101%,而银保期交2013年、2014年的计划达成率仅为77%和52%。
提示:中国平安此次召开的平安人寿2015年终工作会议报告,主题为从“平安制造”到“平安创造”,这是一条极其漫长又艰难的道路,但是平安从不畏惧,未来,平安将会用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创新的平安,一个强大的平安。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