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这么高,70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只能当零花钱”,“物价连年上涨,每月一两千元钱的企业养老金得紧着用”。随着近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人生愿望,也是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忙碌一辈子的老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敬和照顾,安享晚年。
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十一连涨”后的养老金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即使是保障水平最高的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花起来也必须精打细算,更不要说1.4亿只能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城乡老年居民了。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2013年我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计1702亿元,很多省份是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基金的正常运转。全国层面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连续3年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养老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的潜能正在下降。 比现实的“骨感”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