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周围性瘫痪。该疾病是嵴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嵴髓前根、嵴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那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如何治疗呢?下面大家随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嵴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叁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塬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如何治疗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专家指出,针对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针灸、中药均可运用,有一定疗效。
一、吞咽困难者,以鼻饲维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二、患肢按摩,被动活动,防治肺部感染。
三、ATP100mg,肌注,1/d;辅酶A100μ,肌注,1/d;胞二磷胆硷250mg,肌注,1/d,可间歇应用。针对肌肉痉挛可用安定2.5~5.0mg,口服,2-3次/d;氯苯氨丁酸(Baclofen)50~100mg/d,分次服。
四、拉莫三嗪,每天25mg开始,逐步增至100mg/d,临床表明,该药可以改善症状、延缓发展,但不能改变转归;
五、VitE和VitB族口服。
六、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环磷酰胺200mg静脉滴注,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3-4g为1疗程,部分运动神经元疾病有效;
七、呼吸肌麻痹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以上就是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