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八月二十九,迎来寒露节气。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寒露到了,今天以后,一定要做到这三件事,它们是:不露腿、不进食(晚7点后)、喝足水。
第一件事:颈腰脚,三保暖,防止寒气入侵。
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因此,寒露过后要避免受凉,少辛增酸,预防疾病。
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的保暖。
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出门带条干毛巾,车上保护脖子,进到房间搓一搓脖子。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保护脖子防止寒气入侵。
暖腰: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暖脚: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寒露后,在进食方面不需额外进补,不过应多吃一些偏温的食物,以预防和治疗凉燥犯肺。向大家推荐的好食材是鲫鱼、黑木耳及百合。
第二件事:七点后,不进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其实,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也有四季,也有小节令,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晚上19点是一日小节令中的寒露,这个点之后,大家要做到三个字:不进食(正常生活作息的情况下)。寒露养生重在收,对应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时令就是吃饭。
据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721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7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
所以,寒露过后,晚上7点之后不宜再进食了,另外,高血压患者本来就是高危人群,夜间血压再不降的话,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会高得多。
第三件事:喝足水,防脑梗。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脑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总之,在寒露节气来临时,大家该吃吃,该喝喝,白天不露腿,7点后不进餐,喝足水。同时祝愿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地度过每一个节气。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