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ofo的新闻格外多,作为一个曾经的共享经济领头羊企业, ofo如今在寒冬中苦苦坚持依旧难以保全。用户押金成为盘旋在ofo头顶的最后一道魔咒,ofo企图利用用户资源尽快变现,这一招并无法挽回颓势,反而因为和P2P平台合作刺激了用户,招来更多骂声。
一、衰败从何而起?
2015年开始,ofo得到投资界厚爱,完成了十二轮融资,拥有了丰厚投资。在近150亿元的融资额支撑下ofo市值不断飘高,去年三月估值三十亿美元,达到极高值。成功的多轮投资也使ofo创始人戴威身价倍增,一度在胡润年轻富豪榜上占据显要位置。
尽管有可观的融资支持,ofo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ofo的生杀大权不仅仅掌握在戴威一个人手中,还掌握在几个大股东手上,最主要的就是滴滴和阿里两大巨头。每个大股东都对公司决策有否决权。
二、几大巨头不合,资金链濒临断裂
几大巨头不合使得ofo发展历程波折不断。其实早在两年前资金链波折就初现端倪。滴滴成为ofo重要投资人之后,逐步希望滴滴系高管能进入ofo高层,紧密两个企业的关系。这对于公司发展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以此为前提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承诺帮助ofo拉来十五亿美元投资。但是在签订合同的最后阶段,戴威与滴滴出行高层之间意见出现严重分歧,并随后把滴滴系高层管理人员调离ofo的重要部门。这一行为让高达15亿美元的投资付诸东流。虽说当时ofo资金链的问题还不明显,但是巨头不合影响ofo发展的巨大弊病可见一斑。
三、共享经济接连遭挫,资产如何保全?
共享经济头部企业接连合并重组,遭遇危机,带来的启示远不止重视资金链、意识到押金是负债而非资产等问题。投资失败对于很多专业投资人来说并不可怕,但是对于中小型投资人来说,血本无归的噩梦足以摧毁人的一生。同理于创业者,不断吸引投资扩大生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资产保全。
保险的资产保全功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保单不会被查封与没收,能够起到良好的资产保全作用。人身保险金不会被用于偿还债务,债务人即使破产债权人也并不能让债务人变卖保单偿还债务。同时如果拥有较高资产,保险能够较快变现,方便资金的周转,对于创业者是周转变现的良好工具。善用保险实现资产保全,防患于未然非常必要。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