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原本是为车主分担风险降低损失的一项举措,现在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了作为生财之道。承办检察官对近几年同类案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认为正是因为当前车险理赔环节存在一些疏漏,才给这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问题一:定损把关不严 检察官称,实践中,由于保险公司并不查勘事故第一现场,仅以交警处理决定和事故双方快速处理协议为依据,并根据车辆损毁情况定损作价,致使难以及时发现事故系伪造。 去年6月,陈某伙同郭某等人,在丰台区某修理厂门口路边,利用陈某驾驶的奔驰轿车与郭某驾驶的邮政货车,伪造了事故现场,骗取了车险赔偿两万余元。
问题二:核查流于形式 记者了解到,一些保险公司规定,车辆定损后要到指定4S店或其他维修店维修,以核查定损费用和维修费用是否一致。但在实践中,由于该核查仅是形式审查,因此不少人通过开具虚假发票蒙混过关。
问题三:审计滞后 在9起典型车险诈骗中有6起系保险公司在审计核查时通过对比事故报案信息和事故损毁照片发现有出入,导致案发。有3起是经保险行业协会提醒同一家4S店处理的3起车险理赔均为宝马车事故,保险公司到4S店调查才发现维修发票系伪造,导致案发。这些审计工作均发生在赔付之后,也给保险公司增加了理赔款的追讨难度。
问题四:代理规定存漏洞 检察官还介绍说,由于车险理赔并不限于被保险人亲自办理,且对代为理赔中代理关系的真实性不予审查,维修人员常以代为理赔为饵,骗取被保险人的身份资料,实施车险诈骗。
检察官建议
加强理赔人身份审核 针对上述情况,检察机关建议:希望有关单位加强对车险理赔主体的身份审核;还需加强对事故现场与报案信息的对比勘查、进一步审查维修发票的真实性,加大事前控制力度。
与此同时,也建议各保险企业依托保险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行业共享信息大数据。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