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恰逢月末、季末,银行又面临时点考核,记者观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经历了2月份的“淡定”后,又有了升温迹象。有股份制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飙高到9%,不少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轻松破“6”。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渐渐显现,如有锁定一定时期收益的计划,现在出手正当时。
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一款产品推出来,最受关注的当然是收益率了。但如果只看预期收益率来做决定,那未免显得草率。
首先得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解释说,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按照预期情况正常运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预计到的收益率,这是一个没有承诺、没有保障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则是指将产品持有到到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收益,又称最终收益率。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预期收益率就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预期理财产品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则是指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真实获得的收益。
这两者有时候相等,有时候却不等。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小于后者,极少数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但超出部分往往可能被银行以管理费等形式拿走,投资者到手的仍然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举个例子,假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3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但到期后由于该产品运作并未达到最佳,那么银行给出的实际收益率是5.6%,投资者拿到手的也就是5.6%的收益率。但银行未给出6%的预期收益率并不违规,因为按照监管部门规定,银行不得承诺收益,因为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预期最高收益率并非真实必须给出的。
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如何计算?
一款理财产品持有到期后,到底赚了多少钱呢?有的小伙伴直接用投入金额乘以收益率,这是不对的。因为银行给出的往往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按期限一年来算,但很多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从一个月到几年不等。这里有个公式可以帮你算算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看银行给你的对不对。
计算公式:到期收益=投资金额×实际收益率×实际投资天数/365天
假如您投入10万元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投资期限180天,他到期收益就为10万元×5%×180/365=2465元,而非10万元×5%=5000元。
除了预期收益率还要看什么?
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很片面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办法。那么,实际操作中该如何选择呢?
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表示,选择一款理财产品,除了看收益,安全性、流动性也要综合起来考量。例如,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性)、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性和安全性)、类似产品过往的表现(收益性)、能否提前赎回(流动性)等等。
比如同样是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的产品,一个投资债券组合,一个挂钩贵金属行情,那么前者的投资安全性会高于后者,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更高。
购买太平洋保险可直接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哦!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