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保险产品 ,许多消费者表示有点眼花缭乱。有的人缺乏保险知识,常常会陷入投保误区。专家提醒:投保时需要理性选择,合适最佳。
从众消费——别人买啥我买啥
由于不具备专业保险知识,又不信任保险代理人的“推销”,于是很多消费者习惯于从众投保。即亲戚朋友买了哪个保险,说哪个保险好,我就买哪个。更有甚者,在“险种从众”的基础上,少数消费者还在保额上展开“身价”攀比:你买了这个,我也买,而且保额还比你高,这证明我“身价”高!这种心态非常不可取,保险消费是一个分阶段的动态评估过程。即便是年龄、职业、收入状况非常相似的消费者,其保险规划也会因家庭结构、身体条件、资产配置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说,人身保险消费应请保险公司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专业设计。
感性消费——较少理性判断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关注对保险产品的概要性认知,不习惯阅读保险合同条款。我们说买保险就是签署了一份合同,对条款的认真阅读才是保险消费决策的第一步,而且重点要把保险责任(什么情况下赔)和责任免除(什么情况下不赔)读懂搞清;二是对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敷衍了事。值得说明的是,对一年期以上新保单的电话回访,是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核实保单关键信息,告知消费者权利、义务并进行风险提示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消费者受到销售误导的重要防火墙,消费者一定要花费几分钟时间认真对待。三是投保后即将保险合同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保险合同的隐性失效,在未来申请理赔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一般仅按一定比例赔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余的将全部由个人承担。而商业保险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
保险消费者可以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量力购买商业保险,以确保在真的发生重大保险事故时不至于因社保的保障程度不够而使自己和家庭陷入财务危机。
视投保回报率有多高来决定购买与否
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购买保险产品应建立正确认识,应为满足自己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而购买;应该根据自己对养老、疾病、子女成长、生存、死亡、伤残等方面的风险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险。
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与持有保单时间长短、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公司经营状况等诸多客观因素都有关系。投保者应始终把享有风险保障作为持有保险的根本目的,尤其不要因为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而退保,从而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退保损失。
家庭风险分析
保险是为了让家庭的潜在风险能够得到充分的转移,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些风险主要包括资产变现中的风险以及老年风险问题。
比如说在家庭现金流分析中,要对现有资源变现能力或者可靠性作审慎的检查,一旦不幸事件发生家庭现金流是否发生负面变化?资产权利是否会遇到短期内需要被迫变现的问题?变现之后可能会遭遇多少损失?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考虑清楚。
老年风险问题主要是指没有准备足够的退休金,比如说仅凭统一的社保养老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增加了养老金的负担,而晚年的健康问题还会使得这种负担“雪上加霜”。因此,尽早启动家庭的退休养老保险计划才是解决老年风险问题的最佳途径。
保险保障需要以家庭风险分析为基础,以家庭主要成员万一不幸为条件的情景进行假设分析,要了解继续实现主要家庭财务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缺口。一般来说,主要的保障型保险需求包括按揭贷款余额、子女教育金、家人未来的生活费以及其他一些费用需求。
人们寻求保险的目的通常是风险保障、投资理财、遗产等方面,而年龄、教育程度、财富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其他投资安排等都会最终影响家庭保险配置的产品组合。因此,选择可行的产品组合要把解决风险保障作为购买保险的出发点,尤其是当预算有限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家庭的基本情况,尽量避免功能上的重复。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