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老年人大都有一份固定的养老金,有的老人崇尚经济自立,对自己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使资金保值增值。面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呢?专家建议:老人理财注意采取稳健的方式。
最近几天,家住长春彩织街的李洁阿姨不时收到陌生短信。打开一看,内容几乎雷同,都是金融机构宣传的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李阿姨并不陌生,此前她还拿出15万元买了一款,正巧刚到期。不过,对于银行宣称的“养老型”,还是第一次听说。11月12日,虽然气温突然下降,李阿姨还是顶着大雪一早就直奔临河街。用了一上午时间,李阿姨走了七家商业银行,最终在一股份制银行选择了一款期限为36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15万元的本金,如果年收益达到4.8%,能得7200元的收入,和刚到期的那笔年收益率4.2%的相比,多900元呢。”李阿姨买理财产品擅长精打细算,她说,这两款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也都是投资于银行间债券、货币市场等,风险等级几乎相同,那当然要选收益率高的。
与李阿姨有所不同,家住长春市会展大街的高阿姨则更青睐买国债。“银行那些理财产品,我也打听过。最高的收益率能达到5%左右,但都是非保本浮动的,有投资风险!”高阿姨说,国债就不同了,收益率不低,风险还小。“比如3月10日那天我买的储蓄国债,5年期利率6.15%,而且是一年一付息,这比理财产品保险多了。”
“同前几年相比,最近一段时间来银行咨询的老年人的确在增多。”长春市临河街某商业银行的王经理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统计,但从日常工作情况看,老年客户的增加比较明显。业内也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金融机构针对老年客户理财产品的设计力度在加大,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理论上讲并不适合进行风险类投资,保险网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可适度进行低风险投资,例如债券类、货币基金类等。债券、货币基金风险系数都相对较低,且收益比较稳定、高于银行储蓄,中老年群体可拿出10%-15%的闲散资金进行此类投资。
理财专家同时指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较低,一定要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切勿盲目投资。对于那些对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熟练使用的老年人也可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将5%左右的资金投入股票、黄金、基金市场。在股票市场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长线投资,长期持有规模大、效益好的蓝筹股。另一方面,黄金投资可选择流通性好的纸黄金进行投资,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差价利润。
对于普通中年夫妇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大,医疗支出在未来家庭支出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可市面上大部分的健康医疗保险都将投保人的年龄限制在了65周岁以下,即使某些公司有此类险种,保费也比较高,并不适合投保。本身都有社会医疗保险,建议暂不考虑商业医疗保险,但由于老年人出行时发生意外的概率较大,可以考虑投保一些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且投保费率与年轻人投保的费率差别不大,而保障也较为全面。除此之外,建议王先生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投资功能的险种,如分红险、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等。这些保险都有一定的附加保障功能,如重大疾病附加保险、家庭财产附加保险等,可以投资,获得稳定收益,同时还可以免费获得一些附加保障保险。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