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为百姓的生活保驾护航,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人身保险则是消费者在投保时遇到的共同问题。专家建议:人身保险投保时要有正确的保险观念,理性消费最佳。
购买人身保险首先要了解人身保险的基本常识,客观分析自身的保险需求,选择相对应的保险产品,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再选择符合自己经济实力的保费开支和缴费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人身保险常识
按保障责任划分,人身保险主要分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其中人寿保险按保险责任,细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按保险利益是否确定划分,可以分为传统寿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目前市场上销售较多的是分红保险。传统寿险的保险利益事先确定;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有确定的利益保证,但超出利益保证的收益则视保险公司经营情况而定;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情况完全依赖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因此投保人承担的风险最高。
(二)客观分析自身的保险需求
风险保障功能,通俗地来说就是在保单约定的某种风险发生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按照保单条款的约定向消费者提供经济补偿。不同消费者需要应对的风险不同,保险需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时期偏重家庭经济责任;壮年时期偏重子女教育储备和养老储备,以及健康方面的保障;中老年时期偏重养老、健康护理和财产传承等。保险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人生阶段,客观分析自身的需求。
(三)根据需求选定对应类型的人身保险产品
通常来说,家庭经济责任和紧急预备金可以通过购买保障型产品来转移突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典型的保障型产品包括意外险、健康险和定期寿险等;子女教育和养老规划可以通过购买人寿保险或年金保险进行储蓄准备,比如分红两全保险、万能保险和年金等产品有确定的利益保证,且长期来看回报稳定,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投资连结保险适合能承受较高风险系数的保险消费者,但不宜作为短期交易的投资品进行购买。
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人身保险消费误区主要体现如下:
定位偏差——没出险就是白扔钱
不少消费者在接触保险的第一时间会做出反应“交了钱,不出险不就白扔了吗?”、“那些倒霉事儿,咋那么容易被我碰到?”于是,要么选择远离保险,要么在短期险缴费几年而未出险后选择不再续保。事实上,保险保障的是人们未来不可预期的风险。对客户群体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也即概率论的大数法则,正是保险公司计算保险费的基础。几百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特定风险发生概率,对出险消费者个人来讲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保险的制度安排,就是把投保群体的特定风险损失进行分散转移的过程。就此而言,消费者的保费并无“白扔”之说。特别是有很多中途选择不再续保的消费者,在后期身体状况不佳时想向保险公司申请复效却被拒保,殊为可惜。
感性消费——较少理性判断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关注对保险产品的概要性认知,不习惯阅读保险合同条款。我们说买保险就是签署了一份合同,对条款的认真阅读才是保险消费决策的第一步,而且重点要把保险责任(什么情况下赔)和责任免除(什么情况下不赔)读懂搞清;二是对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敷衍了事。值得说明的是,对一年期以上新保单的电话回访,是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核实保单关键信息,告知消费者权利、义务并进行风险提示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消费者受到销售误导的重要防火墙,消费者一定要花费几分钟时间认真对待。三是投保后即将保险合同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保险合同的隐性失效,在未来申请理赔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人寿保险索赔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投保方在索赔时要带全所需的必要单证。
索赔伤残案件时要带的单证有:保险单、伤残鉴定表、有关部门的证明;索赔死亡案件时要带:保险单、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等。、
(2)索赔时效:
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有权申请索赔,但有规定时效。它是指: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被保险人不申请索赔,则索赔权自行消失。关于时效期,《保险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五年不行使而灭失。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投保时就要特别注意条款上关于索赔的事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人咨询。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