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形式具有自愿性,职工自主决定参加和自主选择经办机构的补充保险形式。职工退休以后,之前所缴纳的那些保险金可以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本人,做为养老金。
那么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有哪些呢?
首先,这种缴费方式可以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第二,有利于消除在我国被认为是保险费用由国家承担的观念,增强了职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以及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另外,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可以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进和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那么,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如何实现呢?其实就是职工按照自己的工资情况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并且按相关利率计息,本息在职工个人所有的账户里,归职工本人所有,在职工退休以后支付给职工,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
什么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帐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可以实行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挂钩的办法,以促进和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并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可凭个人账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