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气情况或一些突发状况,搭乘飞机出行的旅客难免会碰到飞机晚点甚至航班取消的情况。近年来航班延误比例呈上升趋势,76.5%的消费者曾遇航班延误,同时近半消费者对航班延误后的服务赔偿不满意。
航班延误或取消时,如果航空公司后续处理不善,不仅影响航空公司在旅客心中的形象,而且易诱发个别极端事件。
在此之际,“航班延误险”找到了它生存发展的价值空间。
去年4月1日,春秋航空与大众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由航空公司网站直销的“航空延误险”项目,乘客可在订购机票时一并购买,每份保险的价格为20元,赔付的最高额度则为400元。
“不论是天气原因,机械故障,还是流量控制,只要不是客人自身的原因,起飞延误达到3小时,就能获得200元的赔偿,6小时以上可获赔400元。航班取消,也可获300元赔偿。”据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介绍,目前购买“航班延误险”的旅客已经占到相当比例。
随后在平安保险官方网站上也见到名为“平安自助游保险”的直销网页。该网页显示,因天气、自然灾害、航空管制、航空公司超售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每次延误4小时以上可获赔偿200元。
早在三年前,东方航空推出的“旅行保障计划”中规定,航班延误4小时及以上或航班取消,乘客可获赔600元;行李延误超过8小时,旅客可获赔1000元。
再如,人保财险与国航推出的“关爱航空旅行保障计划”,价格为20元,规定飞机延误4至8小时,可获赔300元;延误8小时或以上可获赔600元;行李延误8至16小时可获赔500元,延误16小时或以上则可得到1000元的补偿;如果飞机航班取消,则被保险人可获得300元的赔偿。
据了解,目前多家保险公司都已进入航延险这一市场领域,大部分产品推出是以“航空意外险+航延险”相结合的模式。在国内,航班延误司空见惯,航延险因而应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实际运营中航延险的市场认知度很低,绝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航延险的存在。
“该险种之所以难以推广,核心原因是相关法律的缺失。”一位保险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6月民航局发布《对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应根据航班延误4小时(含)以上不超过8小时、延误8小时(含)以上不同延误时间的实际情况,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但该意见没有制订统一的“民航延误航班赔偿标准”,而且目前也没有细则对“何为延误”做出明确界定。航空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是尽量避免索赔,即使有航班延误险也很少进行宣传。
而另一保险公司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则认为,市场之所以对该险种不太感冒,主要是险种的设计不够合理。航班延误险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出售,目前销售形式主要有三种,消费者可以在保险公司买到单纯的航延险,也可在购票时以加买保险的形式购买,或者绑定在旅游意外险中作为附加险。然而由于该险种对于航班延误的时间定得较长,加之理赔手续十分繁琐,所以购买者寥寥无几。市民都表示称航空延误险期待“升级版”。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