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8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患癌。谈癌色变,已经是你我他/她的之间的“默契”。越是害怕它就越是不敢直面它,这是人们固有的心理。
癌症汹涌,如果说谈癌色变是中国人对死亡忌讳的传统,那病急乱投医也可算是传统下的盲目,太多人对癌症充满陌生,一无所知。
但其实癌症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难懂。一个早期的甲状腺癌者,从发现到切除再到出院,只需两个星期。很多癌症患者的离去,不是因为无药可救,而是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癌症发生的最大原因是寿命?
是这样的,你活得越久,寿命越长,就越有机会得癌症。
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日常认知中的环境污染、生活陋习、食物结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癌症发生率,最根本的原因是年龄。
一、那为什么癌症是一种“老年病”呢?
从微观来看,从一个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是原癌基因突变和抑癌基因缺失的共同结果。
首先,人类每天都在分裂出新细胞,随机发生基因突变,也不是一次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它需要累积不同的基因突变。70年中人体会产生40-60万亿的新细胞,随着年龄的延长,分裂癌细胞的概率会加大。
其次,癌细胞的出现也不意味着成长为恶性肿瘤。因为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很快地能察觉到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最后,癌症患者中仅有10%死于原位肿瘤,90%死于癌症转移。转移的癌细胞在新的“基地”大量吸收人体营养,造成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组织功能衰竭,并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此时死亡的阴影才笼罩在癌症患者的头上。
这几件事都需要很多年才会发生,正常情况下一个癌细胞要从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症,需要20-30年时间。
根据美国的统计,美国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当中会患上癌症,按照三代人八口之家来算,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就会超过90%。
记住这个数字,90%。
绝大多数癌症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寄希望于命运的安排,不去了解癌症,不愿意体检预防,患癌症也不积极配合治疗,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二、几个关于癌症的谣言:
1. 酸性体质易患癌?
这纯粹是某些卖保健品的人炒作出来的概念,其实在中医西医中都没有这个说法。
但是许多人都容易被骗,大家都怕自己「非常酸」。
骗子首先告诉你,正常人的PH值都是7.35-7.45,PH值小于7都会死,这些都没错;但是接下来他就会偷换概念:
“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面容憔悴,你就「酸」了。”
“或者你可以用PH值试纸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实际上唾液正常的PH值是6.8-7.1,你只要敢测,就一定是「酸性体质」。
人体为了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重要脏器和系统,哪那么容易酸了。
如果真的「酸」了,不用等患癌,人就已经完了。
2. 癌症患者不吃甜食能饿死癌症?
有些癌症患者担心复发,不惜绝食,企图“饿死”癌细胞;有些患者觉得糖能“喂养”癌细胞,就不吃甜食。
实际上,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能吃,如果挨饿,肯定先饿死正常细胞。
在中国,20%-30%的患者最后是被饿死的。
3. 一滴血可以测癌?
用一滴血就能够筛查10余种癌症,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99%的相似外表,无法在短期内用简单的方法分辨出它们和正常细胞的区别。
一滴血测的不是癌细胞,而是「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分泌出的特殊物质,例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AFP,乳腺癌的是CA153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但不能确诊患癌。一些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以及炎症反应,都可能使肿瘤标记轻度升高。
现有的技术中没有一种能够一次筛查多种癌症。
此外,基因检测和普通体检都无法检测出癌,应选择正规专业机构进行早癌筛查。
三、个人如何避免“因癌致贫”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癌症的治愈率也在提高,癌症并不是完全意味着“绝症”。
1. 配置保险
相对于美国,中国人对保险的概念的理解还非常肤浅,多半抱有偏见,怕「被坑」。
在美国的医疗支出中,商业保险负担了超过30%,只有10%由个人承担;而在中国,个人支付超过了医疗费用的30%。
在中国,仍然还有许多人宁愿冒着以后要花几十万治病的风险,也不肯花几千元配置保险。
据有关报道,中国每一个癌症患者年花费大概在1万美金,但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达不到这个数字。
癌症患者的家人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癌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千万不能报侥幸心理。
2. 规避骗局
中国的癌症患者通常遇到两类骗子:一种是打着中国传统治疗的旗号,另一种是打着国外高科技新疗法的旗号。
这两类骗子无孔不入,唯利是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本来能治好的说不定就他们治死了。
怎样避免被骗?
第一是不要相信个例,个例具有偶然性,你无法得知个例成功的背后是否有成百上千的失败案例;
第二是不要相信故事,中国人喜欢听故事,容易轻信身边发生的任何故事,伪科学也常常包装成故事来传播科学。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一边调整治疗方案一边改进,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3. 预防筛查
防范于未然,这个永远是硬道理。如果可以在得癌之前做好预防,定期筛查,对于癌症就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
预防为主,筛查为次,治疗为后。
这不仅是对于生存期而言,从省钱角度也一样。
举肺癌的例子,肺癌是目前中国的第一大杀手,无论男女都是。
中国人口占世界1/5,但是有1/3的肺癌患者。
原因与PM2.5无关,是因为中国有全世界1/3的吸烟人口,中国的烟民超过了世界肺癌患者排在2-30位的29个国家的总和。
在香烟出现之前,肺癌是一种罕见病,而现在却成了中国人的致命杀手。
许多人有这种疑问:「为什么隔壁老王抽烟却不得肺癌?」
第一,患癌本身是概率事件,抽烟极大地增加了这一概率;
第二,患癌需要20-30年的时间积累,所以许多人只顾眼前的爽快,却看不到未来的痛苦。
极力地劝诫各位,早日戒烟,省的不只是烟钱,更省的是几十年之后的高额治病钱。
在保险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研讨更多的是如何购买对的保险,怎么给自己配置合适的重疾险,但是在对重疾的根本认识和预防上也一样要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文章,可以让大家对重疾有更理性、更透彻的认识。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