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是大家关注度较高的险种,很多朋友都懂得购买重疾保障来转移重疾风险,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发生重疾,高额的重疾治疗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扛得住的。然而,知道重疾险的朋友虽然多,但真正懂得重疾险的朋友又有几个?
君这节课就从重疾险的6个险种要点带大家从根本认识重疾险。
一、给付条件
重大疾病保险是给付型保险,以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简而言之,达到合同约定的赔付条件,就直接一次性给付保额。
给付条件是个保险专用术语,通俗来讲,就是我们买的重疾险,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拿到理赔款。
比如A同学买了一份保额50万人民币的重疾险(假设不带分红),那么只要他患的病符合赔付的条件,就立即可以获得50万人民币的保险赔偿。
至于他是不是要拿这笔钱去治疗,或者他觉得治疗无望,想要用人生最后的时间去环游世界,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二、保险责任
重疾险,顾名思义,是以患重大疾病为主要赔偿责任的保险。
起初的重疾险责任就是这么简单,但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竞争的激烈,差异化的产品越来越多,所以重疾险的责任也越复杂了。
1、核心责任:
(1)重疾赔偿:早期的重疾险都是单次赔付的,也就是赔1次合同就终止了。
后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重疾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了,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却再也无法购买保障了。
所以到了2010年左右,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应运而生,目前市场的主流新品都是重疾多次赔付的。
既然是多次赔付,就有两种情况:
重疾分组:就是将所有重疾病种分成几组,如分成A\B\C\D\E五组,每次只能赔付不同组别的,本次赔付了A组内的病种,下次只能赔付B\C\D\E组内的。
重疾不分组:所有病种,都有均等的赔付机会,如100种重疾,本次赔付A种病,下次可以赔99种病种中的任何一种。
怎么样?你觉得哪种更好呢?肯定是不分组的呀,对我们客户更有利,那相应的,不分组的保费也略贵一些。
(2)身故赔偿:市场上主流的重疾险都是包含身故责任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平安的平安福、国寿的康宁系列、泰康健康百分百、华夏的华夏福、常青树系列、天安的建康源系列等。
身故和重疾是共用保额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责任是冲突责任,只赔付1个,先发生哪个赔哪个,这种产品也叫做“提前给付型重疾”。
因为人固有一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保额最终会返还回来,因此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往往被称为“储蓄型重疾险”或者“返还型重疾险”。
而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由于保费便宜,被保险人有可能因“无疾而终”拿不到赔偿金,因此常被称为“消费型重疾险”。
(3)轻症赔偿:几乎已经成为了现在重疾险的标配,而且像原位癌、不典型心梗、冠状动脉搭介入(俗称支架手术)轻症的发病率也较高,通常会赔偿原保额的20%~45%,实用性较大。
并且后期还可以豁免保费,还是很有意义的,同样,轻症赔付也是分为两种情况:分组或者不分组。
(4)中症赔偿:中症的概念是2017年底提出的,是为了将重疾险的疾病状态做纵向的分级,避免客户罹患某些疾病之后造成“重症不重、轻症不轻”的尴尬状态。
通常以50%-60%的原保额为赔偿标准,目前产品不是太多,也就5-6种,多出自一些创新型保险公司,如天安、华夏、长生、同方等。
(5)豁免责任:豁免是保险的独特功能,就是说:一旦达到触发条件获得理赔,后续的保费就不用交了,但多重保障还依然有效。
目前主流产品基本都是轻症、中症、重症、身故豁免保费。
2、延伸责任:
(1)癌症、特定疾病额外赔付:会约定癌症、或者特定的一些疾病,额外赔付一定的比例的保额。如友邦的全佑,百年的康惠保旗舰版,分别有男女特定重疾额外赔付的条款。
(2)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额外多次赔付:会约定一定时间后,如3年或者5年后,再次发生癌症或者心梗、脑中风后遗症后,额外赔付1次至2次保额。个人感觉还有很有意义的。
(3)特定条件下保额提升:如天安健康源2019增强版,保单持有前10年保额提升20%;复星星满意,重疾赔付保额,逐次增加10%。
三、重疾险类型
1、1年期重疾险:这类产品的代表包括:腾讯微保上的微医保·重疾险、众安的守护e生。
很多单位给员工购买的团体重疾多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产品的特点是:
(1`)交一年保一年的消费型产品,保费随年龄增长逐年提升,这种保费模式也称为“自然费率”,年轻时保费非常便宜,但老年时保费会非常贵。
(2)通常没有保证续保条款,也就是在保障期中被保险人如果身体出现一定状况或者,保险公司是有权力在下一年不允许该被保险人续保的。即使身体没有发生变化,产品也存在停售的风险。
因此,短期的定期重疾产品,只适合在拥有长期重疾保障的基础上,作为短期的保障补充,使被保险人在年轻时能够拥有更高的保额。
2、定期重疾险:代表产品弘康的健康人生A/C、百年的康惠保系列、复星联合的康乐系列。
可以选择保至70岁,85岁,或保至终身,但因为这类重疾产品把身故赔偿责任进行了剔除,因此产品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市场上包含身故赔偿责任的重疾险产品。
这类产品适合支付能力有限的年轻群体,或者没有传承需求的单身或者丁克家庭。
不过,主推这类产品的大多是一些新型保险公司,可能知名度不够高,另外,这类产品多以单次赔付为主流,且核保相对比较严格,非标体很难通过。
3、保终身的储蓄型产品: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类重疾险产品,如单次赔的平安福,泰康的乐安康,华夏的常青树2015,多次赔的同方的康健一生(多倍保),工银安盛的御享人生,天安的健康源系列。
这类产品通常是交费20年保障终身,传统公司的产品保费相对贵一点,新型中小公司的产品保费相对便宜一点。
由于代理人渠道主推的都是这类重疾产品,因此绝大多数消费者第一次接触重疾险,都是从这类产品开始的,也是市场上重疾险占比最高的一类。
4、两全型储蓄型重疾险:如光大永明吉瑞宝、在第三种类型基础上,增加了到一定年龄返还所交保费的责任,通常返还年龄越早,保费越贵。
既能保障,又能养老,看起来很美,但真心不建议,还是那句话: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不同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
四、保障期间
按照保障期间,目前市面上重疾险主要有两种。
1、保障20年、30年,保障至60/70/80/85岁的“定期重疾险”。
这种重疾险仅在保障期内提供保险赔偿,超过保障期后即使确诊重疾,也无法获得赔偿;
2、保障终身的“终身重疾险”。
有的朋友会在选择“定期型”还是“终身型”的重疾险上纠结。
因为定期型的虽比较便宜,但往往无法给疾病高发的中老年期提供保障;
而终身型的保障虽然全面,但保费价格却比定期型的高出了不少。
究竟该选哪种,没有标准答案,认为还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
有的朋友说,如果我现在赚钱比较少,可不可以先买份定期的,以后等赚钱多了再买终身的?
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我们还没来得及买上终身重疾险之前,我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导致以后通不过保险公司的核保了。
也就是说,过了定期重疾险的保障期,我们就无法继续拥有重疾保障了。
五、交费期间
目前市场上常见产品的缴费期有10年缴费、20年缴费、25年缴费,还有交至50岁、60岁等。
通常的规律是,缴费期越短,所交的总保费就越少;缴费期越长,所交的总保费就越多。
这时,很多朋友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缴费期了,通常会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则推荐大家选择更长的缴费期,为什么呢?
首先,无论投保人选择什么样的缴费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每张保单的利润情况都是相近的。因此从投保人的角度出发,是没法从缴费期的选择上占到保险公司“便宜”的。
其次,要考虑货币的真实价值和通货膨胀,因为目前重疾险产品的缴费都是“均衡保费”,即每年所交的保费金额相等。
但是20年后的100元,跟今天的100元是不相等的,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使未来那些尚未交的保费的真实价值打了折扣。
因此,简单地将年缴保费乘以缴费年限来算一个总保费,并用总保费进行对比,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
最后,重疾险都是有保费豁免功能的。选择一个较长的缴费期,就有更大的概率可以在缴费期内出险,从而省下后续几年的保费。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保费倒挂”的解释中,即所交保费的总和超过了保单的保额。有的朋友觉得给父母买重疾险非常不划算,因为经常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
但是如果想一下,对于父母而言,其实为他们购买重疾险,是有一个比较高的概率在缴费期内就出险的,这样就会导致出险后的保费被豁免,保险公司也必然会为高龄投保人设置一个比较高的保费水平。
六、理赔条件
在不少人眼中,重大疾病保险是确诊即理赔的保险——一旦被保险人确诊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要立即理赔保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规定》中包含的25种重大疾病为例,25种重疾共分为3类:
1. 确诊即理赔,12种;
2. 采取某种治疗手段后理赔,5种;
3. 达到特定状态后理赔,8种;
第一类,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确诊即可理赔。
PS:少儿重疾中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就属于恶性肿瘤。
第二类,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代表,条款描述如下:
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他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腹腔镜手术不在保障范围内。
这类“重疾”要求被保险人必须经过指定的手术治疗,而不是确诊即理赔。
第三类,以【急性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遗症】为代表,其中脑中风后遗症的条款如下:
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关键词:永久性功能障碍,确诊180天后。
这类疾病要求被保险人达到某种特定状态,通常是确诊一段时间后(90天或180天)达到某种状态才能理赔。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发现:重大疾病保险的确不是“确诊即理赔”的保险。
因为除了确诊重大疾病之外,它还保障“重大手术”和“重度失能状态“,保障范围远大于“确诊即理赔”。
通过上述文章的解析,关于重疾险的这六大要素,大家都清楚了吗?
可以说保险是融合了医学、法律的金融产品,很复杂,并且这些年随着内地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难懂。
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辨别、挑选的能力。
关于重疾险的六个要素,我们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上文的解析可以帮助大家更进一步的认识重疾险。
保险是以小笔的、可控的资金来预防大笔的、不可控的风险损失,购买保险虽然不能避免风险,但却可以在风险发生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