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车险于1999年诞生于美国的车联网保险模式,至今已经历了17年的发展。在欧美国家,UBI车险模式已相对成熟,业务量增长迅速。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全球UBI保单量已有1540万份,较去年同期增长77%。其中,美国、意大利、英国的UBI保单量依次分别为790万份、500万份和86万份。英国UBI保单量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达到了115%,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车险市场,UBI保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5%。全球UBI保费增长60%,远高于个人车险保费39%的增幅。在中国,UBI车险真正商业化启动则是近1-2年的事情。
要清楚如何选择UBI领域的投资标的,必须先了解UBI市场的来龙去脉。
UBI车险的概念:个性化保费,车险定价更合理
UBI车险的诞生和发展,本质上是对车险产品的改造和升级,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保险产品的定价模型,同时借助车联网的发展,场景化、差异化了产品的服务内容。
从全球范围来看,车险定价历经保额定价、车型定价、使用定价三个阶段,UBI的出现开启了车险按使用定价的新时代。UBI模式车险(Usage Based Insurance)是基于车主驾驶行为以及使用车辆相关数据相结合的个性化保险产品。通过实时监控里程、油耗等车辆数据,结合车主“三急”次数、违章次数等驾驶行为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评估车主驾车行为的风险等级,通过风险等级指数为每位车主提供定制化的保单。保费取决于车主实际行驶里程、驾驶时间、行驶地点、具体驾驶行为等指标的综合考量。
UBI的承载模式:后装OBD成为当前市场主流选择
要做UBI车险,就必须要获取大量的、连续的、稳定的驾驶数据。当前,UBI的承载模式(或者说UBI获取数据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前装Telematics、后装OBD设备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前装Telematics+UBI模式: 这一承载模式由厂商所主导,汽车制造商预先安装车联网设备。其优点在于:前装数据的准确度更高,行驶信息更完整,硬件经过整车联调测试可靠性也更高,可以为UBI产品开发提供更可靠的定价依据以及更丰富的风险选择,并且用户一般难以自主停止设备工作。但是,整车厂商地位强势、态度封闭,出于安全和保密等因素,其数据信息的获取难度及成本极高,而受制于车载操作系统的技术标准和兼容性问题,汽车厂商的数据库是非标准化和不完备的。同时,在以厂商为主导的产业链中,相对于电信运营商、图商等类型企业以高频业务切入市场,保险公司业务的低频特性使其可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商业模式也尚不清晰。这些主要因素导致了前装UBI模式车险进展较为缓慢。
后装OBD+UBI模式: 这一承载模式是由保险公司或第三方服务商所主导。通过OBD接口,可以获取包括发动机故障、汽车电线线路、汽车胎压、汽车车内空气质量以及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在内的近50个项目的数据。其优势在于数据可定制,可以收集到不同车型结构一致的行车数据。但基于OBD进行数据采集依然存在两大主要问题:首先是设备成本较高,免费赠送给用户的主流方式使得运营者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二是数据广度和精度不如预装。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型保险公司在UBI项目合作中占主导地位,但缺乏互联网思维,项目进度慢。中小保险公司对UBI项目的研发更加迫切,和OBD厂商等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方式比较开放,项目进度较快。
智能手机应用模式:智能手机应用相对于其他装置更容易让用户认可,接入成本也更低。但从UBI产品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来看,智能手机应用目前有着明显的短板:一是它仅能间接采集到基本数据,无法作为全面的定价依据;二是因长时间记录而产生的能耗散热、环境干扰除燥、使用者识别等问题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解决。
相对于前装模式切入的高难度和智能手机应用功能的不足,后装OBD成为当下最适宜的选择。在全球的实践中,国内外相关公司大多采用后装OBD+UBI的商业模式。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