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8.1%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可以“不计成本”。
这意味着宝爸宝妈们随手按几个确认键,支付金额就能超过单身人士全年大额开销总和,什么“大语文、奥精班、物竞班”……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
28.1%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可以“不计成本”,57.4%的家长依然认为教育投入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9.4%的家长相信“高投入才能高回报”;38.3%的家长认为可以为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适度负债”。
据调查显示,七成(71%)内地受访父母在子女就读小学前就已开始为未来教育费用进行财务规划,这一数据在珠三角地区更高达83%,远高于全球平均58%的水平。在这七成“早鸟”内地父母中,约有43%的父母在子女出生时甚至出生前就已着手规划未来的教育费用。
教育金规划的必要性是什么?
养儿育女的开销有两大高峰:一是学前阶段,二是高等教育阶段。学前阶段的支出,无论是每月近2000元的生活费还是每学期10000元的私立幼儿园学费,对家庭而言一般都是沉重的负担;
动辄数万元的高等教育费用也不是小数,而子女一般要到18岁后才会上大学,届时的学费肯定远比目前还高。
子女教育基金具有刚性特点,因为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受教育。当前,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求职基本条件。
教育金有什么特点?
1、没有时间弹性:孩子一般6岁上小学,18岁要上大学,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学学历成了求职的基本门槛,也成了子女教育的基本义务。因为教育金没有时间弹性,所以更要提早准备。
2、没有费用弹性。子女上大学的教育费用是固定的,不会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教育的最大障碍不是子女的智力,而是父母的财力。
3、必须自行准备:在政府或企业就职者有两笔特定用途的强制储蓄(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退休规划,住房公积金账户用于购房规划),但并没有专门为子女教育而强制储蓄的账户。
4、准备时间长:数额大虽然每年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额不算最多的,但子女从小到大持续将近20年,总支出金额可能比购房还多。
5、资质无法控制:父母很难知道子女在独立前会花掉父母多少钱,这与子女的资质和学习能力有关。是否能考上公立大学,是否需要家教、补习甚至陪读等都不是父母可以事先掌控的。
教育金具有什么功能?
1、专款专用:孩子的教育金需求是明确的、刚性的,如果随意投资理财,可能最后达不到教育金储存目的,教育金保险可以做到真正的专款专用。
2、强制储蓄: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和孩子未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来为孩子制定计划,建议在负担还不是很重的时候,借用教育金保险强制储蓄,强制性的每年存入约定的金额,从而保证未来的教育费用。
3、保费豁免:豁免即投保人一旦失去了缴费能力,保险公司会代为缴纳,而孩子的保障依然享有,真的做到了“只要你在,我就能一直照顾你”这样的承诺。
教育金规划要遵循什么原则?
即“先保障后教育”的原则,父母为孩子投保,一方面应当提前谋划未来的教育,但更多地应当考虑眼前的健康成长。
很多父母在保险规划上不够清晰,加上保险知识匮乏,可能看到教育金保险能够为孩子储备教育金的作用,就毫不考虑的投保了教育金保险,却不优先购买或者疏于购买健康保障类保险。这就是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了。
教育金该如何规划?
1、确定孩子的未来教育目标;
2、了解教育金的费用现状及未来走势;
3、梳理家庭财务状况,明确可以为教育支出投入多少预算(存多少) ;
4、评估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收益率;
5、根据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怎么存,如何存) ;
6、在家庭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调适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付诸行动;
7、制定合理的家庭风险保障计划,以规避教育金漫长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钱怎么都是花,但怎么花不一样。钱在哪儿都是存,但存哪儿不一样。用保单的形式来为孩子存足教育金,每年缴的保费都凝结着对孩子的爱与期待,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望子成龙是心愿、是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完善准备方能体现父母的智慧!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