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当下金融市场的“钱荒”和资本市场的大跌都是对央行政策变化的一种反应。眼下最稳妥的投资策略是持有现金,而且最好将现金存到大银行里。
我们眼里最不差钱的银行竟然到处借钱,银行真的缺钱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易宪容列举了一组数据,5月份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8%,高出中央今年M2增长13%的调控目标;人民币存款余额逼近百万亿元大关;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银行们一面疯狂放贷,一面通过大量的理财产品,把信贷隐藏到“影子”里,进而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高收益、高风险领域。市场上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某房地产开发商愿意以14%的成本融资,通过中间人找到银行,中间人收4%的中介费,银行收4%管理费,给券商、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1%的通道费,做了一个预期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这个段子虽然有所夸张,却真实地反映了融资链条上的生态系统,而理财产品购买者往往成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易宪容说:“当前国内金融体系并非流动性紧张,而是大量的钱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估计这正是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对流动性存量管理的重要性所在。”
意味深长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钱荒”,中国央行安之若素,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一调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易宪容表示,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二连三强调“盘活存量货币”,直接打消了市场关于货币政策放宽的预期,“央行的态度很明确,今年货币与信贷政策重点要放在存量上,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把金融体系的资金逼进实体经济,而不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重新走上市场流动性过多推高资产价格的老路。”
易宪容说,最近出现的所谓“钱荒”,是政府对商业银行不当行为的政策性纠偏,“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央行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缓解当前国内货币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无论从必要性还是效果来看,意义都不大。”
对于最近A股市场的惨烈表现,易宪容认为,除了中国股市自身的问题,政策转变也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产生影响,在流动性泡沫挤出的过程中有可能在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引爆危机,“现在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上升,房地产价格下跌就是最好的缩影。”
在这种情况下,易宪容给出了四个字的投资建议,即“现金为王”,而且他提醒投资者,最好将钱存到规模较大的银行,因为在接下来一些小银行会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遍体鳞伤。
保险在线商城(www.cpic.com.cn)期待您的光临!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