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认为买保险是把钱丢到水里的举动,万一出险,保险金的预期报偿肯定是少于我把缴的保险费拿来投资的预期未来价值。所以我尽量替自己作保,只对会把全家拖下水、让一家子愁云惨雾的灾难性情境买保险。我的方法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支出,但我知道这样有比较多的投资报酬。
先来看看两组商业保险理赔数据
据「1」1月6日,慧择公布2020年全年理赔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慧择累计协助理赔案件数达4.1万件,协助理赔结案金额达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4成用户重疾险理赔额不足30万元,21~40岁的中青年患病比例最高,40岁以后心脑血管引发的重疾及身故案件不容小视。
数据显示,40岁以前,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易侵蚀、难发现、发病快等特点,成为了这个年龄段人群的高发病症。40岁以后,免疫力下降,血管开始老化,心脑血管疾病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病因。
据「2」友邦公布2015-2019年理赔数据显示,重疾险占到理赔支出的39%,2019年重疾理赔金额较2015年增加了288%,其中77%赔付的金额为恶性肿瘤。
来自精算模型推算的生命表以及重疾发生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未来一生男性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为73%-74%,女性为68%-70%。因此,拥有重疾险可以在不幸罹患重疾时,弥补收入损失和高昂的资料费用。
应对重疾新规过渡,30余家保险机构推“择优理赔”方案「3」
自11月5日,中保协、中国医师协会发布重疾新规后,已经两个多月,而距离1月31日“重疾新规”的过渡期期限也仅剩无几了,在此期间,各保险机构为应对重疾险进行过渡,分别在产品精算、设计、理赔、宣传等方面下功夫。
在对于旧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择优理赔”方案是各保险机构的主要卖点。择优理赔,即指在2021年1月31日前,购买旧版重疾险的客户,在2020年11月5日后产生重疾理赔时,在2007版旧定义与2020版新规定义中选择对客户更有利的范畴进行理赔。
据业内统计,目前已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信泰保险、友邦人寿等30余家保险公司推出择优理赔方案公告。
举例来看,友邦人寿在11月13日公告表示,对于“全佑系列”保单被保险人于2020年11月9日后首次确诊的重大疾病,在就该重大疾病申请理赔时,对保险合同所使用的疾病定义可基于该次理赔“取优”原则,对于不触发“取优”选择的情况,则按照原合同执行。
“不少消费者对于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并不熟悉,‘择优理赔’方案的强调有利于在‘摇摆’中的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明确此时购买产品的有利情况” 还需要客户针对具体产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2019年版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并考虑到医疗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其实已经为“择优理赔”提供了法律依据。
“择优理赔”并非是保险公司给客户的权利,而是保险公司应尽的义务。
新旧重疾定义更替 我们还是按需购买
不少朋友或许听到身边做保险的人和你说“赶快决定购买,新的某某疾病赔付变少了”之类的话题,但这符合你目前的保险需求吗?
根据医学进展,对部分疾病的定义、理赔标准也进行了修订,从消费者理赔难易程度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1)更宽松了。比如,“冠状动脉搭桥”从原来的要求开胸手术,变为切开心包等微创手术也能赔付。
(2)更严格了。首当其冲就是恶性肿瘤,TNM分期为I期或更轻的甲状腺癌,在新定义下,只能按照轻症赔付——最多30%基本保额,而适用07版定义则可按重疾赔付100%基本保额。
(3)名称或定义微调整,但对实际理赔影响不大。如07版定义的“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和新版定义的”严重慢性肝衰竭“,理赔定义完全一致。
(4)几乎无变化。
正因为新旧定义之间有了这样或更宽松、或更严格的差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定义下,理赔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或利于客户、或不利于客户,这才使得大家犹豫不已。
为了家人,我们该怎么买!!!
避免家破人亡的保险
长期意外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
这种保单用意是在疾病或伤害导致没有能力工作之时,替你补上大部分的薪水缺口。这种保单派上用处的期间,将一直持续到永久无法工作,无碍于自己或一家财务处境的时候。这保单的必要性可说是重中之重,毕竟一旦工作能力受损,失去劳动的潜在价值,开销可不会跟着一笔勾销。落入这种处境的人,就变成全家人的沉重负担;从财务的角度来看,没死成下场比较惨!
所以说,没有这些保险的下场,没有一个工作者受得了。用几个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看出没买这类保险的风险跟后果:现在20岁的人有25% 的机率会在退休前沦为失能者;最近的不景气,62% 的个人陷入财务困境情况和半数的资产变卖,是因为医疗问题。
寿险
财务计划的另一个重点寿险,用意是在突如其来的身故之时,替一家人补上所得。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虽各有优缺点(有些终身寿险有收益功能),不过用定期寿险可区别保险和投资,且降低成本及提供较多弹性,通常是比较好的做法*。下面是购置寿险计划的重点考量:
1. 着眼于所得补充的话,年轻人或年轻夫妻一般用不着寿险。伴侣骤逝固然令人悲伤,不见得会导致财务困境,除非两人身上有不少债项,非得靠这笔寿险的保险金来持续支应不可。最常见的情况是年轻夫妻一旦贷款购屋和生宝宝,就非得需要寿险,这时买寿险通常不划算。
2. 有小孩的夫妻常常会为了减轻养家者身故或失能带来的所得冲击,但很多人没想到要替顾家者买保险。我看到有些夫妻买的寿险,远高于潜在的劳动所得损失幅度。即使没在赚钱或收入很少,顾家者身故或失能之时,有收到额外的财务资源,对于度过难关很有用。
3. 最有成本效益的寿险规画,一般是采梯状买法:一组不同期限、横跨职涯,并且按劳动力衰减时程安排的定期保单。(采用保额与劳动力价值的梯状,当然越年轻劳动力价值越高,所需保额也就高,反之,年龄越大其劳动力价值越低,所需保额就低)
医疗保险
此医疗保险不是我们工作单位给我们购买的医保,而是商业医疗保险。它是针对医保的不足强有力补充。这种保险能疾病或意外来临时,能帮助我们减轻在住院、手术、门慢及靶向药等各方面的医疗费用支出。有医保/农保能高达90%的报销比例,无医保/五农保也能高达60%的报销比例。另外这类保险保费也相当便宜,算下来平均每天也就1-2元左右。注意:这类保险属于消费型保险,保费采用自然费率,即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不管如何,应当先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再到“优”。
完
部分数据参考来源:
1、慧择保险网
2、友邦人寿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
3、财经网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