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4时讯3月3日,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共同启动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明确将对投保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的企业进行保费补贴。此举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破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的瓶颈,加速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我市目前正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这种背景下,此项试点工作将会为我市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我市又该如何借机突破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瓶颈?生产企业投保,使用企业受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经过创新,其品种、规格或技术参数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但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首台(套)或首批次的装备、系统和核心部件。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将由保险公司提供定制化的综合险,承保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而对于飞机、船舶及海工装备、核电装备等单价金额巨大的重大技术装备,可由投保企业与保险公司自主协商,选择按国际通行保险产品条款进行承保。试点期间,三部委将重点支持列入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装备产品。
凡生产《目录》所列装备产品的制造企业,均可自主投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其中,在设计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及产品核心技术等方面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保费补贴,中央财政将按照不超过3%的投保费率和年度保费的80%予以补贴。按照三部委下发的文件,我市企业投保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且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通过市经信委向工信部提交保费补贴申请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据重庆某财险公司人士介绍,此项试点打破了谁投保谁受益的传统保险模式。也就是由装备制造企业投保,产品购买方享受保险赔偿。产业化应用瓶颈有望打破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重大技术装备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困境。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外,研发成果迈向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不畅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主要原因。这种不畅源于作为使用方的企业担心国内自主化产品会给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普遍不敢尝鲜使用。
不过,据重庆某财险公司人士介绍,今后,生产企业只要投保了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购买相关产品的企业一旦因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生产经营蒙受损失,将会得到保险公司赔偿。如此一来,就有利于打消使用企业的后顾之忧,打破阻碍我市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的瓶颈。购买保险可直接登录保险在线商城(www.cpic.com.cn)哦!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