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919亿元,支出49228亿元,当期累计结余3691亿元。实际上,当年仅中央本级安排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就达到了5285亿元。也就是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早就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
虽然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还有54623亿元,但是未来真的不会乐观。2020年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显示,社保基金收入77287.38亿元,支出82284.11亿元,当年的收支缺口高达4996.73亿元。由于我国推行了2~12月份减免中小微企业养老保险负担部分,大型企业2~6月份减半征收,预计今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很有可能是负数。
实际上,2020年社保基金的补贴收入就高达21628.96亿元,约占社保基金总收入的28%,比重已经非常大了。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预计在2035年前后耗尽,而他们并没有预测到新冠疫情。
第二,未来的养老压力缺口。2019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数量是43488万人,退休人员数量是12310万人,退休人员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512万,远远超过了参保人员总数量的增加。参保人数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已经降到了2.54:1,未来很有可能逐渐下降的2:1以下。但是,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增长机制明确规定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调整养老金,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将更多的依赖于财政补贴。
到2049年,我国每100个劳动人口要抚养72人(包括23个孩子与49个老人)。如果老人们没有积累充足的养老金,未来将会给年轻人造成很大压力。
方案可能有不少,比如说推动延迟退休政策,扩大社保参保的覆盖率增加缴费基础,加大国家补贴力度,减缓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等等。目前,国家主要是通过将国有企业10%股权划拨社保基金缓解压力,未来还有可能增加至40%。国家从2000年开始建立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积累的应急储备资金已经超过20,000亿。
希望国家未来能够通过大智慧有效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问题,让所有老人都老有所养。
说实话,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是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才统一建立起来的。1997年以前,各地是陆续建立的,有的地方是92年,有的地方是94年,有的地方则是96年。
2005年以前,个人账户的缴费一般是个人缴纳3%~4%,用人单位缴纳不超过20%。记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按照缴费基数的11%记入,就是说个人缴费以外的企业缴费部分也会进入个人账户。当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除以120个月,不管退休年龄如何。
至于另一部分养老金,叫做基础养老金,是不管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怎样如何,统一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而且如果退休前缴费不满15年,将个人账户一次性退给本人,不享受退休待遇。
当时由于社会平均工资较低,实际上个人账户里面的钱数也不多,社平工资只有几百元,再按照11%计算,一般也就个人账户能有几千元而已。
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补偿。
实际上,由于我们社会平均工资增速很快,一般能达到10%~15%以上。个人账户余额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办法,记账利率只有一年期定期利率普遍也就2%~3%,相对贬值速度很快。所以,人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
为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了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基础养老金,也变成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待遇计算模式,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相挂钩。
个人账户的计入比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而且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也是有缴费基数的3%~4%提升到8%。
这种情况,个人账户里的余额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积攒的养老金了,因此也成了真正名副其实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余额,职工去世后,没有领取完的,可以继承。
因此,总体来看个人账户里的钱数主要是由缴费基数和历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确定的。一般来说,之前几年由于缴费基数低、记账利率低,相应的钱数肯定积累不多。2016年以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9年是7.61%。因此,未来个人账户里的钱数会越来越多的,像27000元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