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一直使用的是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退休待遇计算模式。退休时,根据本人的工龄确定养老金的计发比例。
工龄30年以上35年以下,退休金计发比例是85%;工龄及35年以上,退休金计划比例是90%。如果退休时是一个级别,退休生活补贴是一样的。这样工龄34年比工龄35年,在相同情况下会少领基本工资的5%。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老办法退休待遇仍然在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十年过渡期中予以保留,予以兜底。
老办法退休待遇除了上述计算模式以外,还会根据退休后的2015年退休金调整和2016年以后的工资增长率对退休金进行增加。
如果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有2000元的话,工龄34年和35年退休金会少领100元。但是随着工资增长率的不断调整,2020年退休的差距可能扩大到120元左右。
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都是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个人的缴费基数因素有关。
实际上,不管工龄34年还是35年,都是从2014年10月开始养老保险缴费的。如果级别相同,其他因素也差不多,缴费基数都一样的话,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是相同的。但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却不一样了。
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原则确实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每多缴一个月都可以多领取一定钱数的养老金待遇。当然,这个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的连续工龄都是视同缴费。
如果视同缴费年限多缴一年,我们可以多领取一年的过渡性养老金和一年的基础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跟视同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过渡系数等因素有关。假设退休级别所确定的视同缴费指数是1.6,平均缴费指数也是1.6。过渡系数采用天津市的系数1%计算的话,工龄每多一年可以多领取1.6%社会平均工资的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可以多领取1.3%的社平工资。两者待遇合计是2.9%,如果社平工资是8000元的话,这一部分多领取的待遇就是232元。
其实,不仅仅是34年和35年,33年和34年,36年和37年,只要多缴费一年养老金差距都有差不多这么高。所以,新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更加注重工作时间的长短。
按照10年过渡期的养老金计算方式,老办法退休待遇高,按照老办法退休待遇发放;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在发放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2020年退休,新办法待遇高,额外加发60%的高出部分。
34年工龄,假设老办法退休待遇是5000元,新办法退休待遇是6500元,那么最终的养老金就是5900元。
35年工龄,老办法退休待遇将会增加到5120元,而新办法退休待遇是6732元,最终的养老金是6087元。
养老金待遇差是187元。
总体来看,差别只有养老金的3%~4%左右,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