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退休金就是指社保里面的养老保险,在缴纳满15年的情况下,职工退休后就会有相应的养老金。
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心里有数,把计算方法贴出来供大家看。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假如一个人退休前工资为5000元,退休后养老金为2000元,那么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工资的百分比)就是40%。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我国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在国际警戒线以下
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59.09%。
要公平,就得改改“双轨制”。不能因为职业身份不同,养老金上也有较大差别。从双轨走向并轨,是社会公平的要求。但是,为何现在试点并轨的几个地区,工作推进颇不顺利?
一方面,双轨制已经运行多年,其本身带有巨大惯性。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破解并轨难题,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有了勇气才有行动,而智慧为行动带来好的方法。破解并轨僵局,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反过来,公平正义所激发的力量,也会促进改革发展。
就养老并轨而言,不仅可以化解双轨制带来的社会矛盾,也能让人们根深蒂固的择业观发生改变,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