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在发病后一小时以内,出现未能预料到的突然的死亡现象。近几年,我国猝死现象日益多发,其中因为心脏原因所引起的猝死人群已经达到了54万之多,这个数字让人感到诧异,也不得不对于猝死的症状重视起来,因为恶性的心律失常所以导致出现心脏性猝死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那么,容易诱发猝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呢?本文将为您介绍。
猝死的诱因有哪些?
(1)基础性疾病:猝死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曾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其中,心脏猝死占了75%,也就是心源性猝死。剩下的1/4为非心脏猝死,这里面,脑源性猝死(脑出血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肺栓塞等,又占前几位。根据临床统计,绝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有基础性疾病,比如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说有冠心病等心脏病。一个人会猝死,说明他的疾病一般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没有严重的病理基础,即使病发也不足以危及性命。
(2)洗澡:如果洗澡水过冷或过热,对血管是个强烈的刺激,是会诱发猝死的。简单地说,根据热胀冷缩原理,过热的水刺激皮肤,血管会扩张而降低血压。相反,过冷的水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血压的波动势必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疾病发作。
(3)喝酒:假设,病发前一晚,喝的酒度数比较高,喝的量也比较多。那么,酒精起初会刺激他大脑兴奋,但随着饮酒量的上升,他会出现醉酒状态,反过来酒精也会抑制大脑的活动。一会儿兴奋,一会儿抑制,就会影响大脑里面一个叫做“心脏调节中枢”的功能,由此就会诱发心脏病。
(4)清晨起床:统计发现,早上起床后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其他时段要高。晚上睡觉时,人体由迷走神经控制。早上醒来后,由交感神经控制。刚醒来时,人体神经功能的调节还不稳定,并且交感神经在肾上腺素与内分泌系统调节的作用下,会引起血压升高。医学上有个词叫“晨峰”,指的就是这个。睡觉时人是平躺的,起床后人体位的突然改变,也会导致血压的波动。所以,早上要坚持“三个一分钟”:即醒来后养神一分钟,不要急于起床;坐起来后停留一分钟,不要急于下床;下床后站立一分钟,不要急于运动,这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
(5)天气:降温是导致心脑血管病人意外的直接原因。因为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强烈。高志伟原本就患有冠状动脉硬化,他的血管比较脆弱同时可能伴有栓塞。这样的血管遇冷刺激后容易破裂,一旦大出血,就会导致心脏骤停。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专家建议,定期做个运动试验(即在跑步机上跑步的同时做心电图检查)检查蛮必要的。比如冠状动脉堵塞,堵了一半或2/3,人体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做心率检查也可能是好的。但是在运动时做心率检查,冠状动脉堵塞的检出率在95%以上。另外,及时发现身体变化和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家人也要学会必要的心肺复苏技能。如发现突然昏厥的人,5分钟内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升生还率(同时尽快拨打120呼救)。
相关链接:
醉酒后剧烈运动易猝死
喝完酒去睡觉,其实有助于恢复体力。但人在醉酒时,由于酒精的作用,人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深度麻醉时甚至咳嗽反射也会短时丧失。若这个时候,醉酒者平躺仰卧并大量呕吐,可能会误吸大量呕吐物进入气道。轻者造成吸入性肺炎,影响后期的治疗;重者造成窒息,最后猝死。此外,酒后猝死可能与死者本身患有疾病有关,如本身胰腺有问题,但平时很正常,喝完酒、吃得油腻就可能会诱发急性胰腺炎等。
泸州63岁大爷冬泳后猝死
昨日早晨,已经坚持在长江游泳近8个月的退休大爷卢良洪和朋友张世渝一同去游泳。张世渝介绍,他和老卢大概在水中游了7分钟,他还问过老卢“感觉怎么样”,而卢良洪答“和平时没什么差别,还可以”。张世渝告诉记者,两人正换衣服时,他听见卢良洪发出一声“哎哟”,然后就向后倒去。看见这一幕,张世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10分钟内就到了现场,经过40多分钟的抢救,没有将卢良洪抢救过来。昨日下午,死者卢良洪的家属徐开燕称,老卢平时身体健康,但血压偏高,服用降压药。“120救护车现场抢救时,医生告诉我们,初步认定为心肌性猝死。”那么,到底哪些人适合冬泳?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泸医附院心内科主任、教授范忠才。“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不要冬泳。”范忠才提醒,冷水刺激身体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突发心率失常,发生意外,人容易猝死。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