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6月28日电从7月1日起,在上海就业的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将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围。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介绍,按照原有规定,外来从业人员主要参加综合保险(简称“综保”),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主要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简称“镇保”)。随着近几年《社会保险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上海调整外来从业人员及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保政策,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将外来从业人员及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简称“城保”)范围,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保体系,保障外来从业人员及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公平参保的权利。
根据新规定,今后上海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都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按照该市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险种和缴费规则与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完全一致,非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目前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三项社会保险。
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养老保险待遇方面,个人缴纳的8%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按国家和上海的有关规定进行异地转移接续,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退休待遇领取地确定在上海的,按照上海规定计发养老待遇;医疗保险待遇方面,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从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次月起,可按规定享有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其待遇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转移接续等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执行;工伤保险待遇方面,外来从业人员参保后,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申领支付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按本市工伤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同时,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上海户籍的从业人员,也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按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2011年6月仍在缴费的小城镇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及其该市户籍的从业人员,7月起应当停止在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转为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在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期间,缴费基数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可以逐步过渡:单位缴费基数按单位内个人月缴费基数之和确定,个人缴费基数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郊区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经协商一致,也可直接按现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参保缴费。
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其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全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社会保险关系和社会保险基金按照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转移衔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个人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和《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分别分段核定,按规定合并计算。合并计算后,失业人员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24个月。
鲍淡如还透露,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外籍人员参保具体办法,上海将按国家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办法。在国家具体办法尚未出台前,上海将仍按照《关于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09]38号)规定执行。凡与参加本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聘用)关系,并按规定分别办理了《外国专家证》、《上海市居住证》B证、《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定居国外人员在沪就业核准证》等证件的外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台港澳来沪工作人员,均可按照相关规定同时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国家相关办法出台后再作调整。
种类繁多,可满足您的多种要求,购买可直接登录在线商城(www.cpic.com.cn)。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