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期以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持续增加对保险公司的管控幅度,许多保险公司都收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单。据统计,平安产险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罚通知书,实际客观事实状况,下边我为您详解。
本月19日,中国安全发布中后期销售业绩,安全集团旗下平安产险以资本公积190亿人民币,变成中国资本公积最大的资产保险公司。殊不知,昨天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纸处罚通知书算作给平安产险“泼了一盆凉水”。
8月2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行政部门处罚通知书。认定书表明,2012年至2013年,平安产险很多团队财产保险业务流程签单时间晚于保险单起期時间,在其中进到系统软件落后時间超出180天、签单保险费用超出五万元的有185件保险单,签单保险费用累计8723.04万余元。因为暂保险单信息内容未立即入录业务管理系统、销售员人为因素延迟时间递交核单等个人行为造成 保费收入及准备金数据信息不真正。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从而作出对平安产险处罚五十万元,对曾任总经理史良洵警示并处罚十万元等决策。
除此之外,平安产险还因“未提升内控管理,造成 一部分团队财产保险业务流程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企业区划”而遭受行政许可。
认定书表明,平安产险、史良洵等在要求期内均未明确提出阐述申诉书建议。
依据中国安全最近发布的中后期销售业绩,平安产险完成保费收入687.0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7.8%,保费收入约占中国产险企业保费收入总金额的18.0%。从保险费用经营规模上看来,平安产险是中国第二大资产保险公司。
现阶段,中国安全与平安产险并未对这事做出回复。
提醒:综上所述得知,平安产险遭保监“冷言冷语”,“倒签单”吃罚款单,另外,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对有关责任人开展了处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增加对保险公司的惩罚,将有益于推动保险行业的身心健康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