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落户城市,并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我国外来务工人员户籍与社会福利开放政策呼声越来越高,户籍与社会福利“脱钩”渐行渐近。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专家吁户籍与社会福利“脱钩”
2011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历史里程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对全国的20多个城市开展了调查,直接访问了大约7000多位农民工,这个调查表明,新一代的农民工完全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已经高达85%,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另外,就是不改革现在这一套户口制度、福利制度,八成农民工也会长期选择留在城镇。
“农民工融入城市,关系到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提出,要逐步实现户籍与附加其后的社会福利“脱钩”,支持农民工享有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融入城市不再受到户籍之困。
3月5日至3月6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两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向与多数民意诉求一致:58.4%的人支持户籍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21.3%的人持相反态度,20.3%的人表示“不好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521人参与调查,14~45岁的青年占88.2%。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小城市公众对于户籍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的支持率远高于大城市公众:二线城市(63.6%)、三线城市(62.6%)、一线城市(50.2%)。与之相应的是,大城市公众认为户籍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小城市公众:一线城市(80.2%)、二线城市(71.3%)、三线城市(65.2%)。
调查中,虽然73.5%的人感觉户籍依然重要,但是已有多达62.6%的人支持将社会福利和户籍脱钩。哪些社会福利和机会应该与户籍脱钩?民调显示首先是“就近入托入学”(65.9%),其次是“医疗”(65.1%),第三是“社会保障”(62.2%)。接下来的排序为:参加高考(51.9%)、养老(51.8%)、就业机会(51.1%)、车牌和买房(42.7%)等。
安徽合肥率先实行社会福利与户籍脱钩
依据规划,202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将达到7400万人,常住人口6700万人;2030年全省户籍人口7800万人,常住人口7300万人。这期间,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其中,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1%,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8%,城镇人口约3900万,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城镇人口5100万人。
另外,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居住面积为31.3平方米,预期到2030年将提高至38平方米。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为15788.17元,预期至2015年基本可实现翻番,达到31200元,2020年为60000元,至2030年更有望达到180000元。
社会福利与户籍脱钩
2012年11月23日,铜陵市派发了首批流动人口居住证,打破了在我国运行长达50多年的“二元”户籍制度。未来,“铜陵模式”将在我省进一步推广,将有更多的“乡里人”与“城里人”划上等号,享受到在教育、医疗、民政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按照征求意见稿,我省将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加快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综合改革。逐步将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与户籍管理制度脱钩,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