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为在银行购买保险很有保障,就购买了银行保险,同时银行保险也打出了响亮口号——“保障+收益+分红”,这也吸引了不少并不了解保险的人,他们把它当成“储蓄外带保险”产品加以投资。但是银行保险是把双刃剑,投资者要格外小心。
意外理财服务
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客户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在银行选择更多不同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
一些外资保险公司会选择一些银行的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零售银行部或者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等,进行低柜业务(即高端客户理财服务)合作。比如,除了强调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外,还会引入保障、健康、储蓄、养老与教育产品等五大理财计划;同时,结合“整理财务,规划人生”的理念,为客户量身订做符合客户需求的理财方案。
在银行低柜业务合作上,优秀保险公司往往会为银行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及销售管理的方案,帮助银行合作伙伴建立并打造一批优秀的理财经理队伍与销售管理团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附加理财服务。
手续简便
客户在到银行网点办理存款、交费等事项的同时,就可以顺便了解投连等保险产品信息,充分节省客户的时间。银行保险的购买手续也相对简便。另外,银行与保险公司也可以针对共同的忠诚客户及长期客户,联合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
不易被误导
一般保险公司在推出银保渠道投连险产品时,特别注重产品的理解度要简单,不易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外资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可以直接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经验,使产品结构设计尽量简单,“产品越复杂,越会增加误导的可能性”。尤其针对投连险产品,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往往将各账户对不同工具的投资比例、账户管理费用等均标注得非常清楚,为日后在银行柜台销售提供方便。
但是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银保产品也要理性,买银行保险勿忘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莫以为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听介绍说某产品比银行定期储蓄利率高就买下,事后发现是保险产品于是又要退保,结果可能损失一部分本金。也莫认为保底收益+红利必定大于银行同期利率,实际上分红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往往不像投资者购买时想象的那样“高额”。
在投连险的带动下,财产险也不甘寂寞,把一些纯保障的保险产品,也都搭上了银保的顺风车,投资型家财险、投资型意外险应运而生,打出收益率与银行利率联动牌,允诺收益高于同期银行存款或者国债几个点。
这些银保虽然冠以保险的名义,但实际上就是理财产品。保险公司销售这类产品时,往往强调投资团队的专业性、对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收益率高等,以此吸引投资者,特别是高端投资者的目光。对于保险的保障功能,要么不提,要么一笔带过。
上述保险绝大部分“保费”被用于投资,很少的一部分用来提供保障,如中意人寿的“创利理财”投连险,若缴费10万元,每年仅有5到6元用于风险保障,风险保障的保额也只有1万元,其余的则进入资金运用市场,保险的保障使命几乎被抹去;有的干脆采取赠送保险的形式,如中德安联的投连险。投资型家财险和意外险也是如此,用于保障的保费很少。有的保险干脆跟在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后面,成为赠送品,如阳光财险和光大银行推出的“同福一号”理财产品,意外险只是赠品,更加让保障功能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投资与保障很难兼顾。尽管保险公司在主推银保产品时会说投资与保障兼顾,但在不太理性的投资理念的推动下,实际上很难兼顾。目前的销售渠道决定了银保产品的保障只能简单化。因为保险公司希望银保能冲击保费规模,银行希望借助业务量增加手续费,不想也不愿意花太多的人力去向投资者解释较复杂的保险条款。银保在保障上都是尽量简单,而且标准化。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