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媒体近日披露,据可靠消息来源称,中国平安24亿买下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劳合社大楼,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保险投资新政放宽海外投资渠道后,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不动产的首例。中国平安方面暂时没有回应。
消息最初由外媒曝出,知情人士昨晚证实,此消息属实。“中国平安确实动用了保险资金进行了这笔海外不动产投资,和它在国内投资成熟商业地产、写字楼的资产配置属性一致。通过投资有价值的商业地产和办公楼宇,来获得稳定可观的租金回报。”
在国内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是最早投资国内商业地产和办公楼宇的公司。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年初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其倾向于投资酒店式公寓、商场、办公楼等不动产,收益率较为可观及稳定。
中国平安买下的这栋大楼有超过2/3的物业租给劳合社伦敦公司,这笔现有租赁将于2021年届满。据有关媒体测算,劳合社每年支付的租金为1600万英镑,倘若按同样的价格租出整栋大楼,则年租金可达2400万英镑。如按该年租金水平起算,中国平安该笔投资可在10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剔除汇率等因素,这笔投资的年投资回报率在6%至9%之间。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不止中国平安有“抄底”海外不动产的野心。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不动产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国内多家保险公司都已经对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打算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在具体标的上,发达国家的成熟物业较受保险资金青睐,因为相较收益,他们更看重对风控的考量。
不过,据记者了解,在一些保险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对于现在就去海外“抄底”不动产存有异议。在他们看来,不动产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择城市、择地段、择时机和控制价格,对于不动产投资十分重要,然而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具备这种战略眼光和投资能力。
不仅仅是不动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投资新政全面放开后,海外投资既是一个可预期的新机遇,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新生事物,保险公司理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严密的海外投资流程,全面认识海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要素和风险来源,把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海外投资流程。没有金刚钻,勿揽瓷器活。
劳合社由其社员选举产生的一个理事会来管理,下设理赔、出版、签单、会计、法律等部,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该社为其所属承保人制订保险单、保险证书等标准格式,此外还出版有关海上运输、商船动态、保险海事等方面的期刊和杂志,向世界各地发行。劳合社(Lloyd's)是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与其说其本身是个社团,不如说是一个保险市场,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相似,但只向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的服务,本身并不承保业务。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