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许,贵州一名男子驾车行驶过程中,车子飞进公路边的一个锅底坑,侧翻在里面。爬出车子的该男子表示,由于自己前一晚熬夜,导致神思恍惚才出此事故。
事故现场,一辆黑色的轿车身陷一个3米多深的坑里,车子损坏情况不明。站在观看人群里的一名年轻男子表示,他就是该车的驾驶者。前一晚因为陪朋友唱歌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上午他开车去办事,一路上困意袭来,多次在驾驶途中打起瞌睡,行至现场附近时,神思恍惚的他驾驶车子在公路上“画龙”,他原本准备踩刹车,但是却错踩了油门,车子于是像脱缰的野马猛窜,先是撞断了公路边3根石质的路标样的柱子,随后轿车就掉进了坑里,所幸驾驶者没有受伤,事后他从侧翻轿车朝上的车门爬了出来。
围观的群众都表示,疲劳驾驶实在是太危险了,驾车出行一定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免酿成惨祸。大约一小时左右,一辆带吊车的救援车赶到,将困在锅底坑里的轿车救起。
当人疲劳驾驶时,生理、心理的系列反映将出现下列变化:倦怠、无力 对疲劳驾驶的人来说,开始是肩和脚感到不适,接着腰部难受;继续驾驶,疲劳的感觉就会蔓延到全身,致使全身乏力,进而周身酸痛,精神恍惚。这时,感觉主动性减弱,驾驶能力下降,对操作缺乏信心,最后无法按照规程继续驾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因为大脑长时间工作,正常的血液循环已不能满足脑细胞的需要量,造成大脑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失调现象。
感知机能稀化 一般经过2至4小时的连续驾驶,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疲劳,开始出现感觉锐敏度变化,眼睛正常的运动状态被破坏(注意力不合理地延长、跳动和“徘徊”)。疲劳,还会引起错觉、听觉迟钝、触觉和运动觉的敏感性减弱;辨认交通标志的能力,在疲劳时能遗漏30%,识别距离能力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
注意功能失调 疲劳发展,注意力涣散,注意范围缩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经常丢失重要的交通信息,反常地注意次要交通信息。记忆力变坏,思维能力明显降低 有时忘记操作规程,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走错路线。
驾驶动作失调 长时间驾驶,驾驶员肌肉的收缩调节机能也要降低,动作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对于较强的刺激出现弱反应,对于较弱的刺激出现强反应);动作协调性也受到破坏,节律失调,动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以致操作迟缓、生硬、不合时机。这种反应在制动、转向上,表现十分明显。
为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贵州省交警部门在高速上严查疲劳驾驶,在管控时段内,将责令司机落地休息。路面巡逻警力要通过警灯警示、巡逻喊话等措施,提醒驾驶人谨慎驾驶。
贵州省各地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排查凌晨2时至5时通行辖区的客运班线,汇总后向相关客运企业和发车地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督促客运企业调整发车时间,落实凌晨2时至5时停运的要求。
针对临近管控时段进入贵州省界的营运客车、旅游客车,执勤民警要责令其到临近服务区落地休息。对于凌晨2时至5时运行的客运车辆,夜间巡逻警力会通过视频摄录等方式固定证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落实休息提示,对不按照提示执行落地休息要求的,由民警填写值班工作日志,并将视频资料上报,并通报发车地交通运输和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