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健康保险主要是针对身体健康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补充实际医疗费用与社会保险保障的差额。一般地,健康保险的承保年龄多为3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个别情况下可以放宽到0~70周岁。
启发一:保司、产品的“保险+服务”做好老人的健康保障计划
老人群体是特殊群体,却不一定匹配特定疾病。因为人们都会变老,老人一般所患疾病并非特定疾病。老人群体是弱势群体,一定需要、想要接受合理诊疗,需要被灌输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还需要医疗、保险的人文温度。
对于老人群体、个体也可能患的特定疾病,与一般常见疾病必须从产品端划清界限么?常常有人担心:医疗保险或者商业健康险的理赔规程,既有被动欺诈也有主动欺诈。商保行业、企业的逐利性是最好保证,但有瑕疵。
可以预见:有的保司、产品会将上述两类疾病分得清些,有的保司、产品则偏不这样处理,这就是不同的承保习惯。任何保司都无法做到“大而不倒”。笔者认为:同场竞技,别人超过去,你就倒了。用户跑掉,也倒了。
关于承保习惯及承保习惯的养成逻辑,有一种猜测是:处于理性、感性考虑,保司、产品对老用户有感情,面对传统应拒保的情形,甘愿想办法继续接受附条件承保。时间上,毕竟用户过去一直交保费、无出险或出险少;空间上,用户未来可能集中出险、连续出险、大额出险。
如果保司、产品干脆利索地拒绝承保,哪里还有“信用”?如果保司、产品干脆利索地予以承保,什么实力“保证”?笔者想到一种可行帮助是绿色通道:要给这个通道变成一座座平台、一个个医生,要赋予其合理诊疗、合理控费的重大功能意义。通过优秀推荐、选择去缓解。
关于打通“保险+服务”闭环,体检机构可以为保险行销赋能量,主要卖双向信息给保司、用户,其次卖信赖关系给保司、用户,体检机构将是全生态链条里的重要一环。
“保险+服务”当然要为健康管理服务收费,怎样去说服用户?医养结合是一条路径。笔者认为:将医养结合与医疗护理严格区分,仅留有一定重合空间,是比较合适的。
启发二:医疗险产品的一支队伍,强力缠绕在医保待遇、支付上
一方面是强力缠绕医保,对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采取1:1复制“免赔额、报销比例、封顶线”,使医保、商保共付后的效果仍满足“补偿性原则”,目的是避免灾难医疗费用发生。另一方面是强力缠绕医保,对医保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费用,采取1:1模仿“免赔额、报销比例、封顶线”。通过这两方面的“有限承保”使自己活下去,直接随享用医保动态调整浮动。
在此基础上,关于定制化保单:使用户可选保障范围(门诊、住院;疾病、费用、药品)、可选医保目录内外、可选若干家医院诊所。保司、产品将可取消条款与不可取消条款结合,来促成丰富的、事实上的定制化产品供给,依赖设计、运营的管控来为续保条款赋能。
启发三:医疗险的“补偿性原则”决定了医疗控费的目标较有限
医疗险支持医疗服务费用盘子合理发展,根据“补偿性原则”与赔付率杠杆,控费过低不利于健康险保费规模发展。如果保司、产品不单单依赖保费营收,那么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哪个更值钱?患者为“治未病”多花钱是哲学观念。笔者认为:还是有实现空间的。毕竟健康融于万业,衣食住行都是广义的健康管理。医疗险对健康管理看得更透彻。
笔者认为:疾病险与医疗险或许没有明确边界。既有疾病险中,有对住院期间每日费用给付约定金额的,限额终止。这种疾病险,加上一些主动控费、加上一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的主动服务,也就和医疗险没大的、本质的差别了。
鉴于医疗服务复杂性,医疗控费是玄而又玄的。一是保司、产品不让外界知道控费水平;二是样本太多,无从辨认。每当医疗技术取得新突破,相关医疗费用上台阶。医疗险就在新高度平面内合理控费,综合运用一般购买战略购买。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